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通过针刺哮喘模型大鼠“肺俞”、“大椎”、“风门”穴,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级 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 OVA)致敏,雾化吸入1%的 OVA溶液(每日1次,共7次)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针刺治疗组于每日激发后针刺哮喘大鼠“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治疗;药物治疗组于每日激发后腹腔注射0.05%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治疗;模型对照组激发后不做特殊处理;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时,都用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进行操作。末次治疗后6h内用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取眼球血后脱颈椎处死大鼠,取右中下肺组织,石蜡包埋,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 HE)染色及 EGF、HIF-1α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EGF、HIF-1α在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 模型对照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抓鼻挠腮、呛咳、喘息等表现,部分大鼠出现静卧不动。空白对照组大鼠动作正常,未见异常。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大鼠呼吸急促、抓鼻挠腮、呛咳、喘息等症状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动作反应灵敏。 2.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模型对照组大鼠气道黏膜上皮组织紊乱,支气管管腔变窄,黏膜下层和平滑肌层增生、变形,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药物治疗、针刺治疗组气道结构基本完整,气道黏膜少量脱落,少见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大鼠气道组织正常,无明显脱落和变形,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 3.各组大鼠肺组织EGF的比较 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肺组织内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少见胞浆呈棕黄色染色的EGF阳性细胞。 4.各组大鼠肺组织HIF-1α的比较 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阳性表达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肺组织内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少见胞浆呈棕黄色染色的HIF-1α阳性细胞; 结论: 1.邵氏“五针法”可以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症状和行为体征。 2.邵氏“五针法”可以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3.邵氏“五针法”可以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 EGF和HIF-1α的阳性表达。 邵氏“五针法”能明显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EGF及HIF-1α的阳性表达,改善气道重塑,说明降低EGF和HIF-1α的阳性表达是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