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1925-1933)的青年形象与青年文化建构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周刊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众通俗文化杂志的代表之一,以青年群体为主要书写对象,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新颖、时尚的书写方式建构了近代中国青年文化。本文主要思考《生活》周刊在建构近代中国青年文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对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精神结构、情感表达等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生活》周刊的文化特性、对青年形象的书写、青年审美生活的营造、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启蒙意义四个方面来彰显《生活》周刊的文化张力,以及对中国现代性的推动作用。在大众媒介与社会变迁的话语框架下,考察《生活》与近代中国青年文化的互动模式。《生活》周刊是时代的产物,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性启蒙意义。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世俗化进程,激发了大众对生活品位、娱乐休闲、文化消费的欲望,影响了大众对传播信息的选择与使用,为城市平民尤其是青年群体提供了想象与模仿的范式,同时也建构了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因此,《生活》周刊的都市生活想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景观,更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走向和社会价值观的剧烈变迁。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往日渐频繁,不断融合,从而使每个国家越来越多地重视和关注自己的文化,以及本国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交流和传播。尤其是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知识水平和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6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眼科手术室常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在民众间的传播越来越依赖数字信息而不是传统出版物作为传播载体。数字时代的来临在带来了各种机遇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版权利益平衡机制,带来了许多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的再一次到来,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虚拟社区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交互技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科学传播途径。果壳网这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在进行科学
<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步,在与时俱进的年代,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正如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强的最重要原因。分析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正>10年之间,国产手机已经经历三波大起大落。而借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爆发的"东风",国产手机正在迎来第四波浪潮:2012年,智能手机技术从1G单核到四核,四代产品更新升级
分子探针是一种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转换为光学信号传递给外界的工具。因其专一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和操作简易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学
吸血鬼是恐怖电影中的常见题材。对此类题材,好莱坞没有千篇一律地处理,而是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尽可能地多方面、多层次塑造丰满的吸血鬼形象,使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金融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核心支持性作用。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