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石斛兰离体培养、再生过程生理变化及转基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p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斛属是兰科植物中的第二大属,其中金钗石斛(D.nobile)、铁皮石斛(D.candium)、霍山石斛(D.huoshanness)等是名贵的中草药;石斛属植物中有四分之一可供观赏,以花色艳丽、花期长著称。因此,对春石斛兰进行组织培养、生理生化及遗传转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以春石斛兰(Dendrobium nobile Sw.)为试材,系统地研究了离体培养中各种影响因子对类原球茎和芽的增殖、生长、生根以及长期培养后生长势恢复的影响;研究了在类原球茎分化芽和根系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中多种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农杆菌介导的春石斛兰转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重复浸染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在春石斛兰类原球茎途径的研究过程中,利用春石斛兰的茎节及嫩芽,在添加了0.2mg/LNAA的MS基本培养基上,成功诱导获得了绿色的质地优良的类原球茎;并进一步探索了类原球茎增殖的最佳生长调节剂浓度为BA 0.5mg/L;在对不同有机添加物的对比试验中发现,椰乳和蛋白胨对类原球茎鲜重的增加和增殖效果均较佳,其中以1.0g/L的蛋白胨最佳。 (2) 在芽途径的组织培养研究中,首次在石斛兰上利用腋芽萌发,成功恢复长期离体培养生长势减弱的材料,并通过调控外源氮素水平平衡芽的增殖和生长;优化NAA浓度(0.2mg/L),诱导丛生芽的产生,提高了芽的增殖率;同时发现,影响生长势减弱的春石斛兰生根的关键因素是芽的高度;当然,适宜浓度的蔗糖(20g/L)也是春石斛兰生根所必需的。 (3) 通过对类原球茎和生长势减弱材料芽增殖的研究发现,鲜重增加率/增殖率(F/P值)是衡量类原球茎或芽正常生长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类原球茎的F/P值至0.6时,类原球茎生长健壮,色泽深绿;而F/P值<0.6时,类原球茎生长偏弱,色泽黄绿,部分黄化。而芽增殖的适宜的F/P值在1.14左右。F/P值的提出使春石斛兰生长势的强弱实现量化。 (4) 类原球茎分化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其中POD是诱导根原基产生的关键酶;可以利用春石斛兰中POD的活性高低,作为鉴定根形态发生与否及生根难易的重要的生理指标。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进一步证实了类原球茎的分化成苗过程是一个蛋白调控、多种抗氧化酶共同参与的结果。通过对类原球茎分化过程中各种抗氧化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变化规律研究,初步揭示了类原球茎分化过程中的部分规律,为通过生理指标指导组织培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联合微课在《儿科学》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疗系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64名,实验组:翻转课堂联合微课教学法;对照组:传
<正>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税收征管工作运行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税收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
西方岩石园以其独特的植物种类和高山景观日益受到瞩目,经过长期发展,已具备相对固定的建设模式和稳定的景观效果。岩石园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工作不够完善,研究
本文研究和论述的主要宗旨在于探讨平等权的保护问题。西方有句法谚说:无救济,无权利。本文以平等权的保护为立论基础,在考察平等思想在中外历史上的渊源与发展后,分析平等权的法
剪秋罗是石竹科剪秋罗属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原产中国。由于特殊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该物种的生存已受到威胁。本文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建立起了剪秋罗的再生体系,并试图以此对其
<正>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汉学与宋学是传统儒学的重要派别。清代前中期是汉学由兴起到全盛的时期。在这期间,汉学名家辈出,硕果累累,其声望与成就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此时的宋学却以其空谈、空疏遭
在人类社会逐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进一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条件下,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本对国家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日显突出。国家和企业实力的较量归根结底已
在滇西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居住着大量的白族人,他们的葬俗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变革。有的是因为民族迁徙和融合而产生的变革,有的是因为佛教的传入与兴盛而产生的变革
作家、传媒、读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三极,“传媒”作为三者之间的新兴事物,必然给另两极带来新的变化。具体到作家而言,受传播载体的影响,必然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