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七言律诗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是南宋诗运转关的诗人。关于杨万里的诗歌成就,学界较多的关注其七绝的创作,事实上他的七言律诗也有值得称赞的部分。本文就他的七言律诗,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研究。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起及价值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重点讨论杨万里七言律诗的风格转型。根据杨万里诗集序叙述,总体将其七律分为三个阶段:模似突破期、风格形成期、拓展新变期。三个阶段循序渐进,最终在内容题材的丰富度和诗歌创作手法的灵活性上,促进杨万里七言律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二章论述杨万里七言律诗的诗歌内容。将内容主要分为忧国爱民、人生追求以及生活态度三类。诗歌内容的丰富与广泛,构成了杨万里思想情感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第三章集中杨万里七言律诗的诗体研究。从诗体格律和对仗两个方面展开。梳理杨万里七律拗救与拗体情况,探讨杨万里七言律诗在诗体方面突破江西诗派藩篱的体现;在对仗方面,主要探讨联绵对与数字对在杨万里七律中的出现,进一步说明工巧对仗对杨万里七律诗体的影响。
  第四章考察杨万里七言律诗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包括艺术结构、意象类型、语言特色以及诗歌中的美学特质和艺术思维方式。从开篇、结尾及章法三个方面分析回环往复,语断意连章法的具体表现;关注杨万里七律意象的选用以及意象组合方式和建构手段,说明意象选用方式使诗歌语言表达生动画面具有立体感,形成诗歌独特的审美体验。再次就语言艺术进行梳理,杨万里七律中虚字、重字、俗语的使用是形成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的重要载体。最后就杨万里七律诗歌内容以及艺术特质展开,结合时代背景综合论述杨万里在七言律诗中所体现的豪、趣的美学特质和具体而微的独特观物视角。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是我国目前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中型语文辞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很高。中观参见系统是体现编纂者水平高低、检验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一环。经几代辞书人的不懈努力,《现汉》早已成为辞书中的精品。基于辞书结构中观理论,我们对《现汉》(第7版)的中观参见系统进行了全量的封闭研究,描写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面貌,概括了《现汉》(第7版)参见系统的基本特点和
学位
“嘴炮式减肥”“自杀式单身”“气球式社交”“留言式聊天”是搜狗输入法发布的2019年度流行语Top100中的4个。在《小鸡词典》APP中检索语料,我们发现2018年~2019年两年间具有流行语“X式Y”结构的短语共67条,语料比较充足。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等方式对流行语“X式Y”的67条语料和整体构式做出详细阐释,揭示流
学位
骚体文学承自楚辞,于句式、结构、音律等方面具有独特表现。逮至汉代,作为骚体文学主要形式之一的骚体赋,多为士人继承模仿,出现了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扬雄《反离骚》、张衡《思玄赋》、蔡邕《述行赋》《短人赋》《伤胡栗赋》等27位骚体赋作家及71篇骚体赋作品。同时,汉代骚体赋在承继屈宋辞作余绪之外还多有变化。经学的“昌明”与“极盛”是汉代社会的标签之一,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
学位
贾樟柯,一个出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山西普通家庭的“汾阳小子”,从原乡出发,跨越中国大江南北,迈入世界舞台,最终回归三晋大地,在跨地空间迁徙路线中以纪实影像将全球化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原乡在地经验如实表达,将改革快进中千疮百孔的多地疮痍真实呈现。而这背后,是贾樟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影射,是其独特纪实风格在电影史中的价值体现,更是其串联原乡与世界的文化初心。  本文正是基于贾樟柯的影像跨地呈现,以电影
学位
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1937- )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具有重审传统观念、戏仿经典文本和语言生动诙谐等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斯托帕德式”风格。历史叙事是斯托帕德戏剧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学作品可以规避那些考据式的史实罗列,在审美观照中直达历史的真相。斯托帕德宏阔的历史意识令他的戏剧在互文之中愈显厚重,他对旧的历史观的颠覆与修正更是激发了读者的自省。鉴于此,本文考察了斯托帕
学位
梁晓声的小说创作一直带有社会剖析的视角。他的作品一直紧扣时代,反映当下的,或是重大的社会议题;他从阶层、经济、社会心理等角度对中国社会进行剖析,展示了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记录了不同阶层在改革浪潮中走过的道路;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时代的典型形象,反映了社会的突出矛盾。梁晓声的小说创作符合三十年代社会剖析小说的典型特征,同时又在叙事和描写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本文从社会剖析的角度对梁晓声的小说
学位
“渔父”是一种典型的文学形象,历来深受古人青睐,在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体裁中均有体现。本文选取先秦两汉时期的“渔父”形象进行研究,全面考察这一时期的相关资料,从根源处进行分析,梳理出神异类、隐逸类和世俗类三类“渔父”形象。结合时代背景,探讨“渔父”形象的内涵和意义,以期更准确更细致地了解这一形象。  第一章主要作背景分析,考察“渔父”产生的历史环境。人类最早以渔猎为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
学位
《山海经》的山崇拜是整个山崇拜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一节,对先秦两汉文化乃至后世文化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但近些年学界中关于《山海经》的山崇拜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不丰硕,其中很大一部分研究都是从山神形象、祭山仪式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有对山崇拜的信仰进行探索,也有对某一特定时期与地点的山崇拜进行研究,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到《山海经》的山崇拜这个命题,也很少深入地对这个命题中的一些问题如山崇拜的地域
学位
介词是汉语语法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虚词,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介词研究。临西县位于河北邢台市和山东临清市的交界处,属晋方言与冀鲁官话的过渡地带。临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聊泰小片,与普通话相比,介词数量丰富、用法多样,但目前为止尚未有文章对其进行过系统的描写。因此,本文选择临西方言的介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临西方言的介词进行细致的调查、系统的整理,希望可以为河北方言语法研究及汉语介词研究提供一些新鲜的语
学位
死亡,是古今中外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讨论和希望突破的,它在哲学与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充当着问题的制造者或者问题的解决者。通过对死亡的描绘,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类内心深处对死亡最真切的恐惧,也能看到在死亡之后,它所带来的影响与焦虑。张楚是中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七零后作家中的佼佼者,曾获鲁迅文学奖等众多文学奖项,批评家施战军曾根据其显著的艺术特色称张楚为“男版张爱玲”。张楚文笔生动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