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论》是宇文所安向西方读者和学者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经典文本的专著。本文从文学批评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框架下考察了《中国文论》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二是其理论阐释的特色及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是在文本精读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跨文化的大语境考察文本的方式。在探讨文本的释义、文学认识的中西差异、文本背景、理论传承、相互影响等方面后,在文本中寻找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文论》在这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现代化转换的过程中,《中国文论》的出现是对固有的“观念史”研究体系的突破。所谓的“观念史”是指以历史为坐标、分朝断代式的介绍作者主要文学观点及文学观点的历史演变为特征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范式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中,其主要任务是文本中抽取观念,考察一种观念被哪位批评家所支持,说明哪些观念是新的,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这些观念怎样发生变化。宇文所安认为“观念史”忽视了“观念在具体文本之中是如何运作的,他希望能够”展现思想文本的本来面目:各种观念不过是文本运动的若干点,不断处在修改、变化之中,它们绝不会一劳永逸的被纯化为稳定的、可以被摘录的‘观念’”。因之,文本在宇文所安那里是一个思想过程,而非只是承载文学思想的容器。《中国文论》的理论阐释也极有特色,本书以对文学理论的深入思考和中西文论比较著称。在中西文论比较方面,宇文所安将中国文论与西方文学思想在各个阶段进行了对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学的认识论,并运用到实际的文本分析中。本文认为这种特色使中西两种文学思想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见、互识、互动,产生了宇文所安独特的文学认识论,即“所以”、“所由”、“所安”的三级阶段。比文学理论的思考更重要的他的中西理论的比较阐释没有产生以西方的文学理论分割中国文学思想传统的倾向,仍然保持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特色,这仍与文本的存在有直接的关系。文本的存在限制了西方文学理论话语的无限制扩张,保持了中国民族文学理论的话语的独立。这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换过程中“失语”的焦虑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本文认为对《中国文论》的介绍不应仅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中国文论》所体现出的研究方式和理论阐释已超出了文本本身,它提醒了我们应从更宏观的视野中重新发现文本、重新回归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