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沙尘起沙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处于中纬度关键的地理位置同时由于其巨大的高度效应,如果它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因其具有高效的远程传输能力,从而有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并弥补全球模拟的沙尘通量远低于观测值的缺陷。本文根据青藏高原沙漠化现状,改进了WRF/Chem模式中青藏高原下垫面地表类型(landuse)及对应高原区域限制起沙的风蚀度指数(erod),在原有Shao起沙方案的基础上将沙尘粒子尺度扩大到100μm并对1961-2015年逐日青藏高原的沙尘起沙量进行模拟,得到如下结论:1)改进的模式能够反演青藏高原沙尘的时空特征,模拟结果同观测基本一致;2)青藏高原的起沙源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西北部、藏北高原南部、藏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河谷和柴达木盆地。春、秋、冬季排放的沙尘气溶胶大致有以藏北高原为中心向东南方向分布的规律,柴达木盆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为青藏高原上起沙最强的区域。起沙位置随年代际的变化不明显,不同年代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南部;3)粒径在100μm以下的沙尘起沙量月际变化呈现单峰型,其中2月最大,8月最低,季节变化有冬春高、夏秋低的排放特点。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不同,后者的峰值在4-5月,低值出现在1月;4)1961-2015年青藏高原平均年起沙量可达220Tg,它占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东亚地区年起沙量(1260Tg)的17%左右;青藏高原对东亚月起沙量的平均贡献率为22%,其中冬季的贡献率能达到30%以上,1-2月甚至可以超过50%,表明青藏高原是重要的沙尘起沙源地;5)小于20μm的沙尘粒子可进行远程传输,它与粒径100μm以下的沙尘起沙量的月变化趋势不同。夏季排放的小粒子比例多于冬季,如20μm以下的粒子在2月仅占起沙量的2%,8月则达到了14%。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东亚各层的沙尘气溶胶呈带状分布向东扩散直达日本、朝鲜半岛、韩国。在800hPa、700hPa高度主要为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沙尘向东输送,但在500hPa高度青藏高原沙尘的输送作用更为显著;6)青藏高原不但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地,而且因其巨大的高度效应,是东亚上空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它有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是造成中国及东亚、东南亚周边国家重要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其活动的年际异常对东亚地区夏半年气候异常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JTWC热带气旋资料
本文利用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的化学版本(WRF-Chem)模拟了东亚地区2009年6月23~24日、2008年6月4~5日、2009年6月10~11日的天气形势,并在线模拟了对流层O3的
目前,国内外已有一批双线偏振体制的气象雷达,其多参数测量降水的方法明显提高了降水估测精度。但在实际偏振雷达的探测应用中,由于椭球雨滴群旋转轴取向的变化使探测到的偏振参
期刊
We present an optical/inertial data fusion system for motion tracking of the robot manipulator, which is proved to be more robust and accurate than a normal opt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08年12月4日-6日的山东半岛冷流暴雪过程的实况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尺度WRF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
本文对比分析了土壤湿度站点观测资料与ECWMF和NCEP R-1两套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认为ERA40资料能较好的描述我国土壤湿度的时空特征,可以克服观测资料在时空尺度上的一些缺陷,并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挂牌交易。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主要 O
本文利用6小时一次的NCEP1°×1°的分析资料,基于GRAPES(Global/Regional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和CHAF(The Cycle of HourlyAssimilation and
本文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Morlet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华南春季降水量的时空演变及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