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世界性的常发害虫,也是西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滋生霉菌,并传播植物病毒,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喷施常规杀虫剂的方式来控制西瓜蚜虫,但开放式用药不仅使蚜虫抗药性提高,且容易杀伤天敌,造成农田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种子处理作为一种隐蔽施药方法,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棉花等作物上的蚜虫,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蔬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与应用(2019YFD10021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世界性的常发害虫,也是西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滋生霉菌,并传播植物病毒,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主要通过喷施常规杀虫剂的方式来控制西瓜蚜虫,但开放式用药不仅使蚜虫抗药性提高,且容易杀伤天敌,造成农田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种子处理作为一种隐蔽施药方法,不仅可有效控制小麦、棉花等作物上的蚜虫,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且对环境安全。然而,有关种子处理防治西瓜蚜虫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针对生产中西瓜蚜虫发生严重的实际问题,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为供试药剂,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噻虫胺拌种对西瓜生长发育及蚜虫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西瓜蚜虫周年发生消长动态调查;噻虫胺拌种对西瓜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噻虫胺拌种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西晋南地区西瓜蚜虫发生消长动态2020-2021两年的西瓜蚜虫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山西晋南地区西瓜蚜虫每年只有一个发生高峰期,种群发生量分别为127和805头/株,且都在西瓜苗期。此调查结果为制定西瓜蚜虫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2.噻虫胺拌种对西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研究结果显示,噻虫胺用量在50~300 g a.i/100kg范围内,对西瓜种子的发芽无影响,用量在300 g a.i/100kg以上时,对西瓜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在供试剂量(100-250 g a.i/100kg)范围内,对西瓜出苗无影响。说明噻虫胺在适宜用量范围内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出苗安全。3.噻虫胺拌种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拌种用量为100-250 g a.i/100kg时,西瓜出苗后15 d,可以增加西瓜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西瓜出苗后30、45 d,各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有一定提高,但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噻虫胺拌种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对西瓜苗期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减弱。4.噻虫胺拌种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出苗后15、30和45 d,西瓜成蚜的死亡率随着噻虫胺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若蚜数随着噻虫胺用药量的增加而减少,当噻虫胺用量为250 g a.i/100kg时,西瓜蚜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蚜数最少。说明噻虫胺可增加西瓜蚜虫死亡率,减少若蚜活虫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当噻虫胺用量为200和250 g a.i/100 kg时,防效最好,用量为150 g a.i/100 kg时,防效次之,持效期均达45天以上。说明噻虫胺用于西瓜拌种,可有效控制西瓜蚜虫种群数量,且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升高,从经济有效原则出发,噻虫胺拌种防治西瓜蚜虫的最适用量为150-200 g a.i/100 kg。5.噻虫胺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用量为200 g a.i/100kg时,增产效果显著,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4%,其它供试药剂处理的西瓜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但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噻虫胺各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西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了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西瓜品质。
其他文献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分布广泛,食性杂,对多种果树林木危害严重。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污染环境,也会影响果树林木的品质,需要探索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方法对其进行防治。本试验通过观察黄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触角感器种类及分布情况,利用Y型嗅觉仪和触角电位仪(EAG)观察黄刺蛾对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通过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集合了大量数据、规则以及专家经验,是电网运行的“决策大脑”。然而当前调度中心尚有大量简单重复性工作由人工来完成,智能化程度低。以调度中心计划检修停复电场景为例,检修计划单中包含的专家意见为非结构化信息,无法直接作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输入。同时,停复电任务中包含对次日负荷信息的需求,都为智能停复电系统从辅助决策真正走向“机器代人”造成了困难。本文针对调度中心计划检修停复电场景,创新性地使
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隶属于半翅目蝽科菜蝽属,是十字花科蔬菜上常见的蝽类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横纹菜蝽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汁液,获取生长发育的营养,使寄主萎焉、枯死。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利用白僵菌防治害虫的周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所以,本研究将双丙环虫酯、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三种新型杀虫剂对横
谷子白发病是由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Schrot.)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在谷子整个生长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症状。谷子在全球普遍种植,谷子白发严重影响谷子丰产丰收。目前对谷子白发病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品种选育,生防菌筛选报道甚少,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对谷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有效生防菌,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从商品生防菌剂中筛选对
谷子(Setaria italica)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由禾生指梗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Sacc.)Schroeter)引起的谷子白发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谷子生产的重要病害,可在谷子在不同生育期表现出“芽腐”“灰背”等不同症状。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其生态防控是控制谷子白发病危害的重要措施。因此分析谷子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差异,探索根际微生物对禾生指梗霉侵染的影响,并在此基
本文以一株有生防潜力的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IF-1106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碳、氮、磷源及接种量、转速和光周期等条件对菌株菌丝生长、产孢及芽生孢子紫外耐逆性的影响,筛选并确定生产耐紫外芽生孢子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过程参数。其次,以桃蚜为试虫,对优化前后生产的芽生孢子进行室内生物测定,以明确其致病力。旨在为玫烟色虫草IF-1106在实践中高效、稳定、广泛的应用
逆变器作为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能量转换环节,其控制特性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因此对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常态化运行于时变电源与负荷的状态,致使控制系统的稳态与动态性能很难同时满足要求。为此,本文尝试应用切换线性系统的最小投影法切换律控制方法,提高三相离网与并网逆变器的稳态与动态性能。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详细分析了三相逆变器的工作模态,建立了L
近年来,基于具有重要农用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来筛选农用活性分子已成为创制新农药的一条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前期调查发现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和厚朴酚及其类似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是开发新型杀虫剂的理想先导结构。因此,本文以和厚朴酚为母体,通过化学衍生法设计合成了两系列苯并噁唑和厚朴酚类衍生物,并采用浸渍法和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其对小菜蛾的杀卵及胃毒活性,同时探讨其杀虫活性-
随着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不断成熟和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即柔性直流系统的快速发展,直流输电工程在多地进行投运,许多区域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联格局
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进一步提高间歇性电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其对大电网的影响,微电网备受广泛关注,尤其孤岛微电网是对偏远地区提供电力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但对等控制下的孤岛微电网规模小而且存在较多的随机性因素,存在较突出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项目“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的巴基斯坦社区型独立微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的支持下,本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