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的语类新闻语篇包括新闻报导、新闻评论两大语篇类型,各自底下衍生着反映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等的具体语篇。这些层次共同构建出新闻语篇的“超语类—语类—次语类—具体语篇”的拓扑结构,实现对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构建。社论作为新闻评论次语类的一个主要语篇类型凸显了语篇构建者的立场和态度,对这一次语类的分析可以解构出作者对于社会事实的重构、作者对于社会事实本身以及读者的态度和立场、作者表达个人观点和立场的模式和程度、隐藏在语篇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特殊的文化思维模式等。因此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够帮助读者解读隐藏于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元素、提供给读者一个深层解读社论的框架,同时通过对语篇评价资源的对比了解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交际模式、思维方式和语言系统方面的差异。在对外宣传、国家形象外宣以及汉语言文化国际化的地位日益凸显的大环境下,本研究可以为上述领域活动提供相应的研究视角。 本论文选择社论语篇作为分析对象主要鉴于社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语类已经引起语言学界尤其是语篇分析者们的注意但研究尚未深入全面开展。迄今为止对于社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DA的框架之内,探讨社论语篇结构、修辞策略以及两者所体现的意识形态(van Dijk,1988)。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社论语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评价理论的兴起给社论分析拓展了新框架。不过绝大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借助个案语篇做理论上的探索,借助语料来研究的非常之少,而跨语言比较分析的更是不多见。为此我们选定评价资源较为凸显且相对稳定的社论语篇在分析语料基础上做对比研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从语言学视角解释语篇构建者对于社会事实的评价、对新闻事实的重塑、和读者的人际距离以及语篇的构建策略做一个分析。依托功能语言学以及评价理论计算出社论语篇中通过评价资源而体现出来的人际意义,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出类的评估。 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社论语篇在评价资源的采用上有何规律? 2)社论语篇倾向于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这些评价意义的? 3)处于不同语系和不同社会制度的汉英社论在上述的两个层面上有何差异? 4)造成这些差异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理据是什么?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结合。研究首先从个案语篇分析着手开展定性研究,对现有的理论框架进行反理论思并通过整合提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和参数,为下一步的定量研究提供模型,这一阶段研究选取了悉尼学派的评价理论作为分析的理论框架,该理论置身于功能语言学之中,吸收了批评语言学、社会符号学、语篇修辞学的思想精髓,对于解释语篇构建者的观点立场表达的内容、方式和程度提供了一个立体分析框架,囊括了语篇构建者作为个体以及作为某一意识形态的代言人的整体两个层面,探讨编读之间的结盟策略和人际关系,弥补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不足。定量研究上本研究分别对中国的《人民日报》和美国的New YorkTimes的社论进行搜集分别代表汉语社论和英语社论语篇类型,共计收集75篇汉语社论和75篇英语社论自建小型语料库以供分析。研究借助定性研究建立的分析框架对所有语料进行标注赋值,利用ICTCLAS4.0、 Concordance4.3、Antconc3.2以及Spreadsheet进行词类切分、频率统计、项目检索和个案分析。在数据基础上计算出汉英社论语篇评价资源的共性和差异规律、解释造成规律理据、探讨语篇中的人际意义、验证所构建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建立适用于社论语篇评价分析的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1)社论语篇的评价资源以社会裁决(Social Sanction)为主;2)评价资源实现的方式在显性度、级差、介入和语言层面上均有着和其它语类不一样的表现3)汉英社论在上述几方面都存在和很明显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作者—读者人际关系;4)造成这些规律和差异有语言本身的因素,更有话语构建出来的社会规约影响。研究致力于将评价理论应用于语篇分析实际操作中,论文分析框架以评价系统为主借助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思想修正而成,语言学、社会学和修辞学相关理论被用来解释数据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