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景观异质性及其稳定性是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和高效的前提。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是以农业景观生态系统为主体,农业生产成为这一区域的主要生产活动。本研究选取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封丘县为研究对象。选用1990年、2002年、2009年的Landsat-5TM影像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借助于Erdas9.2软件并结合封丘县土地利用现状图、DEM图和GPS实地调查数据等资料,建立了景观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并根据需要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景观类型,分别为:水浇地、园林地、坑塘、河渠、裸地、居民点及建设用地、水田。借用景观异质性指数,对研究区景观的异质性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在时间梯度上,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其景观组成类型的动态变化;运用半方差函数确定研究区的特征尺度;探讨特征尺度下,研究区景观格局及干扰强度的空间差异;应用ArcGIS9.3软件,自黄河由南向北划分缓冲带,分析在空间上、不同干扰梯度下景观格局与类型的差异变化,以及干扰强度的空间梯度变化和干扰强度空间差异(干扰活动空间分布的均匀性)的梯度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可知:(1)县封丘的景观类型为农业景观,且景观基质为水浇地,近20年间水浇地的面积由80642hm~2增加到88412hm~2,水浇地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在类型水平上,各景观类型的面积、斑块数量、形状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体现了干扰强度在景观类型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在景观水平上,景观组成的均匀度由1990年的0.5931增加到2002年的0.6105,到了2009年又降低为0.4719;蔓延度由1990年的54.2309降低为2002年的53.95,后又增加为2009年的65.3333。此外,20年间景观多样性与优势度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波动性变化。这些指数的变化说明了封丘县景观在时间上的异质性变化,以及干扰活动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与干扰活动性质(正面、负面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性。(2)景观异质性指数对尺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任意确定研究尺度将会造成分析结果不可信。通过运用半方差函数及滑动窗口计算,确定研究区的特征尺度为2500m。(3)特征尺度下,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明显。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的区域景观的组成越均匀。景观斑块组成均匀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此区域水田面积分布较大)、封丘县城所在区域、县城东部区域(此区域河渠与坑塘面积较大)以及东南部区域(有较大面积的园林地分布于此);且这些区域的景观构型较为复杂。其它区域与之相反。(4)特征尺度下,自黄河由南向北,干扰强度的空间差异不断减小;干扰强度不断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景观的构型对于景观组成的变化越来越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