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也是导致髋关节功能异常甚至功能丧失的常见疾病之一,虽然该疾病为大家所熟知,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该病具有病因多样性、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进展有较大个体差异等特点,多数患者病程进展到后期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虽然近年来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目前由于假体的使用寿命问题,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长期疗效尚不够理想,有假体松动、下沉等远期并发症,后期常需行二次或多次手术翻修,且翻修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对于年轻患者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年来,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多数临床医师提倡早期干预治疗,防止股骨头塌陷,尤其对于年轻患者,保留股骨头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髓心减压仍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早期治疗手段,能去除坏死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材料的植入为骨坏死区提供成骨原材料和力学支撑,该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势,临床容易开展推广且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术后效果肯定。目的分析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对早期ONFH患者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价骨坏死区骨密度值对手术早期疗效评估价值。同时,探究不同分期对该术式临床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了42例(56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7.3(20~50)岁。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将所有患髋分为:Ⅰ-A期(15髋)、Ⅰ-B期(22髋)、Ⅱ-A期(5髋)及Ⅱ-B期(14髋)。在术前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Harri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X线及骨密度等检查,分析术前及术后1年患者Harri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骨密度值的变化,探究该术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评价术后骨坏死区骨密度值对手术疗效的评估作用。另外,通过协方差分析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对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随访的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患者出现感染及排异现象。术后1年X线片显示股骨头外形均未出现塌陷,与术前X线片对比显示,术后髓芯减压通道内可见成骨现象(出现新生骨柱)。总体及各分期患者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及骨坏死区骨密度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对术后1年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期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Ⅰ-B期、Ⅱ-A期及Ⅱ-B期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较Ⅰ-A期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期及Ⅱ-B期术后1年VAS评分明显高于Ⅰ-A期,Ⅱ-A期术后1年VAS评分明显高于Ⅰ-B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通道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效果良好;骨坏死区骨密度值对股骨头坏死术后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评估价值;不同的分期显著影响股骨头坏死的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