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oon8188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了伟大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之后,农村经济关系的变动,主要就是组织个体农民实现合作化和合作经济的发展变化。因此,我国农村经济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合作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对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现实途径。如何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的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农村合作制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期间,有过成绩面前的光荣,也有过失误后的反思,构成了一部曲折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的历史。本文记叙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航程。通过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曲折发展的历史,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了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农村改革30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新鲜经验,要坚持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必须遵循的十项基本原则。通过总结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寻求农村合作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生产力的载体,解决现阶段中国各方面矛盾的首要问题是“三农”,没有“三农”的健康发展,中国就谈不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也实现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土地被征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庞大,由于各种原因,因征地而引起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又由于农村缺乏完善的
采用动态DSC分析法,利用Kissinger和Crane方程研究了阻燃剂聚磷酸铵对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大,固化反应向高温方向移动,表观活化能从4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风格丰富多彩,意境更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热衷于翻译唐诗,以此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更多的读者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底蕴。然
<正> 前言 关于少林武术的传承缘起如何描述,目前的武术理论界尚有不同意见。然而,明清时期是少林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耀眼的亮点,则是众多研究者们较为相同的认识。不过,林林总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活跃在农业或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技能、能带动和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人,包括各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能工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困境的着力点之一,就是要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
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增加农民收入被各级政府作为工作重点提上议事日程。农民增收缓慢是一个全
利用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及ERA-Interim(以下简称ERA)、MERRA、JRA-25、 CFSR、NCEP-R1(以下简称NCEP)等5套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对比了中国东部春季各套土壤湿度的空间和时间变
随着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期相续逼近,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这段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的矛盾凸显期,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开发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