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和趋势。它虽然从萌芽到现在只有短短50几年的历史,但对世界经济已经产生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获得更加紧密的联系,欧洲6个国家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后很多国家纷纷加入到区域一体化的行列当中,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这一时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主旨是在于减少或消除成员国之间妨碍商品流通的现象,最大可能的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在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进入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获得了高速发展。试图缔结区域一体化的成员国不再满足于贸易领域的合作,而是开始尝试更加深入的投资安排与合作问题。特别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首次就待遇标准、投资政策自由化、投资保护与争端解决等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差距悬殊的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总体上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强互补性,以及美国因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而拥有的绝对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典型之处不仅在于它拥有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更因为它包含了发达国家(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以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墨西哥)之间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不仅带来了贸易和投资的巨大流动,而且加速了三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这种南北型的经济一体化创新模式,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外,其他9个自贸协定已经开始实施,实施情况良好。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瑞士、冰岛自贸区。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韩国结束了自贸区联合研究,正在开展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充分地利用有利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涉及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最具根本性意义的仍然是其经济效应问题。由于经济效应应该成为中国参与各类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相信通过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必将为中国发展FTA战略带来一些启示。本文由导论、主体六章及结论章构成。具体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自由贸易区及其相关理论评析。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内涵、特点及其分类,并对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贸易保护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第三章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一般分析。本章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起源与演进、宗旨与目标、运行特点、合作成效、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五、六、七章则以经济效应为主,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对象,全方位研究其一体化进程的成功与不足及其根源。从贸易效应、投资效应、福利效应、管理机制四方面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其成员国产生的经济效应。第八章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实践对中国FTA战略的启示。本章归纳、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特别给出现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中国FTA战略的几点启示。首先分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发展南北型FTA的启示。其次,阐述了对中国与周边区域合作的启示。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较全面地梳理、归纳并评析了区域一体化经济效应研究的相关理论,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大量的最新统计资料、图表、模型支撑论点,以此试图建立起专门用于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的基本框架和体系。2.较早地论及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并建立南北型经济一体化模式的借鉴意义。对中国发展FTA战略提出了有效的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