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制度是证券交易所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范管理而发布的制度之一,其目的是将经营上出现财务问题或其他经营问题的公司与正常经营状况的公司加以区别,从而向投资者说明该上市公司存在较大投资风险。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性质特殊,频率偶发的收益和损失,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解释公告,非经常性损益有21项具体项目。当ST公司为了保壳时,往往选择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当净利润中非经常性损益占据的份额太大时,就会致使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损害投资者利益。近几年我国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尿素价格不断下跌,*ST河化作为广西重点化肥骨千企业和河池市目前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化肥收入,受到市场因素影响,公司近几年经营亏损持续存在。*ST河化在过去10年有三次被ST的经历,且较为明显地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扭亏为盈。本文首先通过对2014-2018年摘帽的*ST公司进行统计,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在*ST公司扭亏中应用广泛,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等项目较为常用且影响较大。其次,通过梳理*ST河化的三次扭亏过程及其所使用的手段发现,安排真实的交易和业务活动、操控营业外活动、利用了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的隐蔽空间以及依赖当地政府是其盈余管理的主要特征。此外,通过对*ST河化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后果分析,发现其财务信息质量较低,盈利不具有可持续性,经营业绩在保壳后并无改善,且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带来了负面市场反应。最后针对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提出了优化退市制度、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界定与披露标准、加强审计机构审计力度以及加强监管部门处罚力度的建议,希望我国证券市场能够进一步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