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作障碍成为制约温室蔬菜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以常规施用鸡粪为对照,在日光温室内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用量(土壤重量的0.4%、0.8%、1.2%、1.6%、2.0%)对连作土壤特性及黄瓜生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秸秆利用方式(秸秆、秸秆+尿素、秸秆+鸡粪、腐熟秸秆)对连作土壤特性及黄瓜生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适量作物秸秆可促进黄瓜生长,增加株高、叶片数和叶面积,扩大根系吸收面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各项指标,本试验条件下,施用1.2%-1.6%的玉米秸秆和1.6%-2.0%的小麦秸秆效果较佳。2.施用作物秸秆后的土壤容重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却随秸秆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相比,施用1.6%-2.0%的玉米秸秆和2.0%的小麦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施用鸡粪的处理最高。3.施用秸秆的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施用鸡粪的处理,而蔗糖酶活性相反。施用玉米秸后2个月,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秸秆用量增加而升高,但用量大于1.2%增加平缓;4个月后,玉米秸用量为1.2%的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施用麦秸的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用量增加而升高。4.施用适量作物秸秆比施用鸡粪更能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玉米秸增加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麦秸明显。施用玉米秸后2个月,1.2%用量下真菌数最多,1.6%用量下细菌和放线菌数最多;4个月后,细菌数量以用量1.2%的处理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却随秸秆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小麦秸秆后2个月,1.2%用量下真菌数量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秸秆用量增加而增加;4个月后,1.6%用量下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秸秆用量增加而增加。5.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均可促进黄瓜生长,增加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本试验中以单纯施用秸秆的处理黄瓜生长最好。6.单纯施用秸秆或秸秆与尿素配施的处理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