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科技创新合作之路,高技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动力型先导产业,论文在现有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搜集整理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资料,运用三阶段DEA模型以及ESDA等方法进行地理角度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为提高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及有效稳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及参考。论文共六个章节,第三章到第五章是重点章节,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是绪论及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文章的研究内容,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界定、内容与框架、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综述了创新效率的概念、相关理论、相关进展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第三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23760条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对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现状展开分析,然后运用DEAP2.1软件测算三阶段创新效率值,并且对其展开分析。最后依据测算结果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一带一路”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整体空间集聚状况,运用冷热点分析探索产业创新效率在中国B&R沿线各省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以下结果:(1)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国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环境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企业数、R&D经费内部支出及产业投资额的投入松弛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政府支持对创新投入松弛呈微弱正相关,但对从业人员变化松弛产生显著正相关,即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创新效率并不会因此而提高;出口交货值对创新投入松弛呈负相关作用,其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过程中可以有效较少投入冗余,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效率。(2)高技术产业整体和三大典型产业的技术效率在改进后均呈下滑趋势,但不同产业不同年份间下滑的幅度存在差异,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效率是“一带一路”省区技术效率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趋势变动也较为成熟与平稳。纯技术效率在改进后均呈上升趋势,虽产业不同,效率值上升幅度不同,但均说明在不考虑规模效率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国B&R省区高技术产业及三大典型行业均能够提高管理与技术等自身方面的能力,促进其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从区域对比上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不同产业和不同时期都曾占据过主导地位,虽两条支线差距较小但总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占据主导地。规模效率的下滑是导致中国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其未来仍有较大完善成熟的空间,同时海上丝绸之路成熟度与稳定性较强,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规模效率提升的主动力区域。(3)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与其规模效率的热点变化过程相似,而纯技术效率在热点变化时则呈现随机分布状况,可以判定中国B&R沿线省区高技术产业的整体综合效率的变动与其规模效率存在一定的正向关联,而纯技术效率变动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有限。同时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热点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阶梯状形态,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首的东部地区处于第一梯队,其次为重庆、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第三梯队则是以西藏、青海为主的西部地区。(4)医药制造业(MPPI)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热点区域较多,且向东部地区转移,而冷点区域则是向西部地区演变。而纯技术效率热点区域较少且集聚东南沿海,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空间演化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更为精准,而规模效率的影响则相对宽泛。(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ECEI)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化受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大,创新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冷热点变动趋势相吻合,而纯技术效率则呈现一定的随机分布,可以得出影响创新效率空间演化的主导因素为规模效率。虽然局部冷热点变化起伏较大,但总体趋势相似,而规模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制约该产业创新效率发展的角色。(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MTI-MI)技术效率时空演化同样受规模效率的影响较大,因规模效率的变动与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大体相符,局部虽有个别省市出现波动,但对产业影响不大,纯技术效率在前期存在一定随机分布,但最终与技术效率的发展趋势一致,由于技术效率是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可以说规模效率的提升与技术效率的变动呈现正相关,且最终带动了MTI-MI创新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纯技术效率的进步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