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不同胆红素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卒中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中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溶栓前后水平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以及对不良临床结局的增量预测价值,并分析肝脏在大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氧化应激损伤以及Bach1/Nrf2通路在肝脏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回顾性研究,通过将研究对象纳入急性脑梗死再通治疗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of Revascularization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RAIS)并进行基线资料收集和3个月电话随访,记录评估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溶栓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与主要临床结局3个月内死亡和严重残疾(mRS评分为3-6分)和次要临床结局3个月内死亡(mRS评分为6分)、中-重度脑水肿和症状性颅内出血事件的关系,计算出比值比(odds ratios,ORs)和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ial,CIs)。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评估溶栓前直接胆红素与主要临床结局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利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评估溶栓前每种胆红素加入到传统危险因素模型后对不良临床结局预测能力的提升水平。通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评估三种胆红素对主要和次要结局的区分能力,并分别比较了溶栓前和溶栓后直接胆红素对主要结局的区分能力。并采用亚组分析方法来评估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发病至溶栓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入院血糖水平、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脑梗病史、脑出血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史等12个感兴趣因素对溶栓前直接胆红素与主要结局之间关系的影响。同时选用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50-280g)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以模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2h后分别再灌注3、6、12、24和72h,提取肝脏组织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量,选取肝脏细胞中HO-1表达量最高的时间点进行后续研究。将SD雄性大鼠(250-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Nrf2抑制剂ML385组,然后分别检测sham组、I/R组和ML385组大鼠肝脏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以及三组大鼠肝脏细胞中HO-1、胞浆和胞核中红系衍生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y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 BTB-CNC 异体同源体 1(BTB and CNC homology 1,Bach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1.溶栓前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显著相关,溶栓前间接胆红素与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没有发现相关性。溶栓前直接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3.228倍(ORs 3.228;95%CIs 1.595-6.535);溶栓前总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2.185倍(ORs 2.185;95%CIs 1.111-4.298)。同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进一步证明了溶栓前直接胆红素与3个月内死亡和严重残疾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P值=0.004)。2.溶栓前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3个月内死亡显著相关,溶栓前间接胆红素与3个月内死亡没有发现相关性。溶栓前直接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中3个月内死亡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5.872倍(ORs 5.872;95%CIs 1.671-20.640);溶栓前总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3个月死亡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1.927倍(ORs 1.927;95%CIs 0.758-4.899)。3.溶栓前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与中-重度脑水肿显著相关,溶栓前间接胆红素与中-重度脑水肿没有发现相关性。溶栓前直接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中-重度脑水肿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4.483倍(ORs4.483;95%CIs 1.699-11.828);溶栓前总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中-重度脑水肿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1.619倍(ORs 1.619;95%CIs 0.643-4.078)。4.溶栓前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三种胆红素均未与症状性脑出血之间发现相关性。5.溶栓前直接胆红素较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在引入传统危险因素模型后增加了对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NRI0.275,P值=0.005;IDI0.011,P值=0.037)、3个月死亡(NRI 0.331,P 值=0.044;IDI 0.005,P 值=0.016)和中-重度脑水肿风险(NRI 0.386,P 值=0.003;IDI 0.038,P 值=0.028)的预测能力。6.亚组分析发现仅在溶栓前直接胆红素与入院NIHSS评分<10的患者中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0.001)。7.溶栓后直接胆红素与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显著相关。溶栓后直接胆红素第四分位组患者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组患者的2.416倍(ORs 2.416;95%CIs 1.184-4.930)。将溶栓后直接胆红素引入传统危险因素模型后增加了对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NRI 0.259,P值=0.009;IDI 0.025,P值=0.005)风险的预测能力。且溶栓前后直接胆红素对患者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的总体区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值=0.908)。8.肝脏组织中HO-1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2h达到最高峰,故选定12h作为后续研究的时间点。9.在脑缺血-再灌注12h时,ZnPP组肝脏HO-1的蛋白表达量较I/R有所下降,并高于sham组。相较于sham组,I/R组、ML385组肝脏匀浆的SOD水平下降,且ML385组的SOD水平显著高于I/R组;I/R组、ML385组肝脏匀浆的MPO水平显著升高,且I/R组的MPO水平显著高于ML385组;I/R组、ML385组肝脏匀浆的MDA水平显著升高,且I/R组的MDA水平显著高于ML385组。10.相较于sham组,I/R组中肝细胞Nrf2胞浆蛋白和胞核蛋白都有所升高,Bach1胞浆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胞核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L385组中Nrf2胞浆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而胞核蛋白的表达则明显降低,Bach1胞浆蛋白表达出现明显降低,而胞核蛋白表达则出现明显升高。结论1.与溶栓前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相比,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溶栓前直接胆红素与3个月死亡和严重残疾、3个月死亡和中-重度脑水肿显著相关,且在传统多因素模型基础上加入溶栓前直接胆红素能明显提升模型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预测能力。2.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HO-1的表达量升高,并伴随肝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损伤。3.抑制HO-1的活性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4.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细胞中Nrf2核转入、Bach1核转出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中药菝葜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常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本课题从菝葜根茎中提取纯化得到两种精制菝葜多糖SCLP1和SCLP3-2,对二者的结构进行鉴定,评价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炎活性,发现SCLP3-2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故对SCLP3-2的抗溃疡性结肠炎(UC)活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水提醇沉,冻融,透析,色谱柱纯化,得到两
学位
背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和神经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具体发病机制有待深入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生理条件下存在于细胞核中,参与调控DNA的转录、复制和修复等;病理条件下可被释放至胞外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
学位
目的:选取中药,研究其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并对抗菌效果好的中药及其单体进行抗菌机制的初探。方法:1.选取53味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备各中药水煎液,除菌备用。设立高中低中药水煎剂组和青霉素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筛选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抗菌效果好的中药;2.为进一步评估筛选出的中药抗菌能力,采用细胞膜通透性测定、细菌毒力作用测定以及细菌死亡率测定等方
学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也是最常见、污染率最高的真菌毒素。世界真菌毒素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的DON污染率为86%,居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DON污染率之首。DON可以污染粮谷类、奶类等食品,全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总DON摄入量范围为0.2~14.5μg/kg bw/d。急性DON暴露可以引起人和
学位
重(类)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两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效应。本研究依据同济武汉出生队列,选择具有潜在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有毒重(类)金属(以下简称重金属)和PAEs,分析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其对婴幼儿体格生长的影响及新生儿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cn)的潜在介导作用
学位
目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心肌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而T辅助17(T helper 17,Th17)细胞是心脏特异性自身免疫的主要驱动因素。糖酵解是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过去被报道调控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但PGK1对Th17细胞及心肌炎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PGK1是否通过代谢调控Th17细胞分化从而介导心肌
学位
研究目的:构建放疗后肿瘤细胞膜包裹仿生纳米疫苗RP@RM,利用不同模型验证其抗肿瘤效果,并进一步探究RP@RM诱导免疫活化的机制。为RP@RM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提取放疗后肿瘤细胞膜,覆盖在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框架、内部装载了Toll-样受体激动剂的纳米颗粒表面,成功构建了新型仿生纳米疫苗RP@RM,并在体外和体内水平探究了其免疫激活效果;(2)构建
学位
目的:胃癌是全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肿瘤,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诊断和治疗进展,但其5年生存率仍不到3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进展期,早期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是该疾病患者生存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 RNA)在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侵袭转移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circ RNAs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
学位
板鞋运动项目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活动等,取得了长远发展。为了使板鞋运动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文章在遵循板鞋竞速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板鞋竞速运动现状进行调查,提取民族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对板鞋竞速运动项目特点、制胜因素和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笔者从实证角度对甘肃省板鞋竞速运动进行多
期刊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进展形式。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其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且治疗方式也十分有限。限时喂养(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被证明可在不影响患者能量摄入及运动量的情况下缓解代谢性疾病,但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