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建筑材料的需求与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严峻,这需要新型材料的替代和建造方式的革新来满足需求。再生混凝土具有低耗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已经被国内外深入的研究和逐步推广。我国为了早日实现建筑工业化之路,鼓励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结构。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目前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能够满足抗震设防需求。但是再生混凝土应用到预应力装配式框架结构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缺少系统的了解,这限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向前发展。本文对预应力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进行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通过这两种方法充分了解结构的抗震性能。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再生骨料替代率为0%、30%、50%、100%的4榀预应力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经过对试验的破坏模式和滞回性能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不同再生混凝土配方下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4榀框架破坏特征基本相似,均首先在梁端出现塑性铰,最后在柱底出现塑性铰,框架失去承载能力。普通混凝土框架在耗能、延性方面要优于其他框架,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高,耗能、延性会逐渐下降。在残余变形和承载力方面,各框架数值大致相同,再生混凝土在该方面性质与普通混凝土相似。(2)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4榀预应力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得出的再生混凝土构件、钢筋骨架以及钢绞线变形的破坏特征都能够较好地与试验结果相互对应,模拟的滞回曲线与试验的滞回曲线吻合度较高,骨架曲线在承载力和走向都能够与试验有较小的误差。这说明了在建模过程中材料本构模型的选用以及建模方法能够一定程度的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在前期有限元模拟基础上,选取预应力值、轴压比、柱配筋率、钢筋强度、再生混凝土强度5个参数对预应力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值增大,结构初始刚度略微变大,刚度退化变的缓慢,但总体差别不大;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对结构达到最大峰值荷载之前滞回性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卸载强度退化变慢,刚度变大;柱配筋率增高和钢筋强度变高对框架抗震性能影响效果相似,框架在承载力、耗能、延性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增高,框架前期的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位移角在1/50之后时,对滞回性能的影响较小。(4)基于ABAQUS软件,同样对自复位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4种再生混凝土配方,建立的4组自复位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在破坏特征与滞回性能方面差别不大。结构再生混凝土损伤主要集中在牛腿和梁端,柱子损伤很小,总体损伤可控,震后易修复。钢筋应力集中在梁端,钢绞线变形能力较好,能够使柱子和梁端发生转动,增强结构耗能能力。滞回曲线残余变形较小,承载力无下降趋势,结构耗能优越。该论文有图72幅,表7个,参考文献1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