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光唇鱼属鱼类进行了分类整理。对目前鉴定出的光唇鱼属21个种和亚种403尾鱼类标本的的18个可量性状和9个可数性状进行了测量和计数;对分类上存在疑问的种或亚种的测量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合测量、计数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并应用系统发育物种概念,评价光唇鱼属鱼类物种的有效性。主要结论如下: 1、光唇鱼属有一个独特的性状,其下唇与下颌分离,为两个瓣状结构,两者中央有间隔,籍此特征光唇鱼属可与鳃亚科(Barbinae)其它属级类群完全区分开来。光唇鱼属其它的鉴别特征有:体延长,侧扁。有吻褶,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唇肉质,上唇包于上颌外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两对须。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骨化,后缘光滑或有锯齿,分枝鳍条8。臀鳍分枝鳍条5。 2、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的厚唇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abiatus)和台湾光唇鱼(A.formosanus)是同一物种,有效名称为台湾光唇鱼(A.paradoxus);两者口唇结构的差别可能是两性异形。 3、目前被鉴定为两个亚种的半刺光唇鱼和带半刺光唇(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hemispinus和A.h.cinctus)差异显著,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物种:A. hemispinus和A.cinctus。 4、吉首光唇鱼(A.jishouensis)和武夷光唇鱼(A.wuyiensis)是两个有效的物种。 5、目前被鉴定为温州光唇鱼(A.wenchowensis)的福建闽江水系的标本是一个未被描述的物种,命名为Acrossocheilus spinifer sp.nov.(厚刺光唇鱼)。 6、目前被鉴定为薄颌光唇鱼(A.kreyenbergii)的福建闽江水系的标本可能是另外一个未被描述的物种,暂时定名为A.aff.kreyenbergii(似薄颌光唇鱼)。 7、虹彩光唇鱼的三个亚种虹彩光唇鱼(A.iridescens iridescens)、长鳍光唇鱼(A.i.longipinnis)和元江虹彩光唇鱼(A.i.yuanjiangensis)被认为是它的三个地理居群(海南岛、珠江水系和元江水系),三者形态上存在差别,但不显著,将三个亚种合并描述,记录为虹彩光唇鱼(A.iridescens);窄条光唇鱼(A.stenotaeniatus)是虹彩光唇鱼(A.iridescens)的幼鱼,记录为虹彩光唇鱼的同物异名。 8、宽口光唇鱼(A.monticola)和多耙光唇鱼(A.clivosius)的口唇结构较为特殊,可能不属于光唇鱼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