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是1974年提出,由国外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到,就引起重视,至今四十余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作出了大量而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教师行业作为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自然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分析国内外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先前的研究更多集中在职业倦怠的产生、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对策措施等等理论研究方面,而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小学教师,忽略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尤其是对高校心理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高校心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程度如何?心理弹性和情绪智力作为衡量心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他们和高校心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关系是怎么样的?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心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及其与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的关系。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各大高校共136名高校心理工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心理工作者的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以及职业倦怠进行了调查。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心理工作者存在轻度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减较为严重,存在轻度的自我成就感,去个性化不明显;2.高校心理工作者的情绪智力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情绪感知和情绪利用能力较强,自我情绪管理和他人情绪管理能力较弱;3.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心理弹性整体较好,仍有待提高。4.高校心理工作者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及各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5.高校心理工作者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及各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6.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完全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来达到影响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的影响。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整体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情绪智力对情绪衰减与低自我成就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非个性化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心理弹性对职业倦怠整体及各个维度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