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CT及MRI是常用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方法,由于肠气干扰,超声多难以确定梗阻性质;常规CT扫描采集层厚,不能确切显示胆管梗阻部位与病因;MRI空间分辨率低,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MRCP的补充,MRCP有较高的定位诊断能力,已成为胆道梗阻术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胆管狭窄或梗阻的病因诊断有时尚存在困难,即使结合MRI也很难判断有无肝动脉、门静脉和肝脏侵犯,部分不典型病例,即使开腹探查术中诊断也感棘手,如将良性病变行根治性切除,会给病人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创;反之,将恶性梗阻作为良性病变处理,也会延误正确治疗,造成恶果。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定性诊断与病变范围诊断一直是胆道疾病诊治的一道难题。
2000年以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MSCT)和高梯度场的MRI投入临床使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量新技术,在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病变范围的诊断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提高,应加以研究。
新近研究表明,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各个阶段均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目前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均采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最常用于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是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定量测量,缺少在活体上重复实验的检查方法。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可以根据CT值的变化,后处理工作站将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curves,TDC),国内外尚无应用于胆管癌或肝外胆管区病变的报告,应加以研究总结。
目的:
1.评价单次激发半傅立叶回波(HASTE)和厚层法单层采集直接投射(SS-FSE)序列MRCP图像质量,分析胆管癌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SCT-MPR和HASTE、SS-FSE序列MRCP技术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对比评价。
2.探讨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在胆道肿瘤诊断及肿瘤胆管外浸润的诊断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MPR技术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对比动态扫描前后MSCT-MPR检查结果。
3.探讨肝外胆管癌MSCT时间-密度曲线(TDC)走势和部分参数的诊断价值,分析TDC及部分参数与肝外胆管癌肿瘤血管生成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分析MVD和PV、PT、CER、胆管癌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周围浸润有无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83例筛查可疑胆管癌的患者,先行常规MRI扫描,再行HASTE、SS-FSE序列MRCP及MSCT扫描MPR重建,术中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胆管癌的大体病理类型,HE染色切片诊断。根据MRCP影像评价HASTE和SS-FSE序列图像质量,并进行MRCP诊断,评价MSCT-MPR和HASTE、SS-FSE序列MRCP诊断价值。评价项目包括:梗阻部位,分为左右肝外胆管、肝总管、胰上段、胰头段胆总管及壶腹部;病因,进行具体疾病诊断;侵犯范围,评价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侵犯,有无淋巴结肿大。对比HASTE和SS-FSE序列MRCP和MSCT-MPR技术的定位和病因诊断能力,评价其优势及限度。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具体分析MRI和MSCT-MPR图像的动脉、门静脉、肝脏侵犯,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42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部分病例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前三天内进行MSCT-MPR检查,余MSCT-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MSCT和MSCT-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同层动态扫描,评价癌灶形态表现、利用软件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观察TDC走势,并记录癌灶强化峰值(PV)、峰值时间(PT)和强化比值(CER)。组织切片经血管内皮细胞(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数(MV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将MSCT形态表现和TDC所获部分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大体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优良图像HASTE序列28例(33.7%),SS-FSE序列46例(55.4%),合格图像HASTE序列47例(56.6%),SS-FSE序列36例(43.4%),图像较差者HASTE序列8例(9.6%),SS-FSE序列1例(1.2%)。此组无扫描不成功者。SS-FSE和HASTE序列MRCP图像质量差异非常显著。
MRCP梗阻部位诊断正确65例,符合率为97.0%,2例胆囊颈部癌误为肝总管梗阻;MSCT-MPR诊断67例梗阻部位均与手术结果符合。HASTE-MRCP、SS-FSE-MRCP和MSCT-MPR对胆管癌的确定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浸润型胆管癌5例MRCP表现为节段性胆管中断,7例管壁不规则狭窄,MSCT-MPR则分别表现为节段性软组织影、管壁增厚和内壁的不规则狭窄;结节型胆管癌MRCP表现为管壁突然截断,MSCT-MPR则表现为胆管腔内软组织影、管腔梗阻;乳头型胆管癌和腺瘤恶变MRCP均表现为胆管的中断,MSCT-MPR表现为胆管壁限局性增厚和结节。MSCT-MPR诊断动脉侵犯和淋巴结肿大与MRI无显著差异;MSCT-MPR诊断门静脉侵犯与MRI比较有显著差异。
2.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肝外胆管癌与MSCT-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秒和120秒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秒和200秒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秒和200秒分钟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动态扫描前MPR组,20例动脉、门脉均显示清晰,胆管外侵犯20例均显示不佳;动态扫描后补充造影剂MPR扫描19例,肿瘤胆管外侵均可显示。
3.胆管癌病灶PV为126.89±19.64Hu,PT为32.65±4.95s,CER(×100%)是34.75±39.69,而MVD为156.14±67.80,MVD和PV,MVD与CER呈显著正相关,r为0.859和0.880,两者P值<0.001.MVD和PT无相关性。
结论:
1.SS-FSE序列MRCP图像优于HASTE序列;胆道梗阻部位诊断MRCP与MSCT-MPR价值相同;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MPR不优于MRCP,但MSCT-MPR诊断门静脉侵犯优于MRI;MRCP和MSCT-MPR可以诊断结节型胆管癌,其它大体类型的胆管癌均须鉴别诊断,无法区分腺瘤与腺瘤恶变。
2.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秒、120-200秒及120-200秒显示最佳。动态扫描前和动态扫描后MSCT-MPR检查各有其优点,但动态扫描后MSCT-MPR检查应补充注射造影剂。
3.肝外胆管癌MVD影响TDC走势,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影响肿瘤强化峰值;MVD与PV和CER有相关性,根据MSCT同层动态扫描部分参数及TDC走势和增强大体形态表现,可推测肝外胆管癌癌组织MVD;乳头型和浸润型胆管癌间MVD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TDC曲线均与肝细胞癌,胰腺癌表现不同;TDC对炎性梗阻有可能有鉴别意义,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