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情绪与决策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心理应激如何影响推理、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则成为情绪、决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发现,采用公共演讲作为预期应激源的心理应激任务会使被试在随后的风险决策任务中表现出明显的冒险倾向。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心理应激引起的生理唤醒干扰了情绪性躯体信号对决策加工的有效调节。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研究所采用的心理应激任务都是确定性应激源,即应激源在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概率为100%,目前还较少有研究探讨不确定性应激源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公共演讲任务和风险决策任务范式-掷骰子任务(Game of Dice Task,GDT)主要考察确定和不确定两种条件下的心理应激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两种应激条件下的自主神经反应是否存在特异性差异。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实验间期,分为基线、确定条件和不确定条件三个水平。基线阶段:记录22名女性被试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谱段功率(LF)和高频谱段功率(HF)。确定条件阶段:首先告知被试一段时间后将确定进行公共演讲任务,然后记录3分钟应激状态下的HRV指标,随后被试完成GDT。不确定条件阶段:首先告知被试一段时间后将通过投掷硬币确定是否进行公共演讲任务,然后记录3分钟应激状态下的HRV指标,随后被试完成GDT。结果显示,确定条件阶段的SDNN显著低于不确定条件阶段、LF显著高于不确定条件阶段、HF在两阶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确定条件阶段的GDT有利决策与不利决策差值(AN-DN)显著低于不确定条件阶段。这表明,确定条件下的心理应激相比不确定条件引起了更高的自主神经活动水平;确定条件下的心理应激促使被试在风险决策行为中倾向冒险选择,而不确定条件下的心理应激促使被试在风险决策行为中倾向保守选择。由此可见,被试在不同心理应激条件下的风险决策行为倾向可能与应激引起的生理唤醒度有关,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躯体标记理论或执行功能假设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