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4月10日,沪港通交易,即上海股票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由中国、香港两地官方部门正式提出。2014年11月10日,中国和香港两地监管机构共同对外宣布将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实施沪港两地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即沪港通交易。沪港通是继QFⅡ、RQFⅡ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它加快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进程。沪港通交易实施后,该项制度对沪股通标的股票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对标的股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两个问题是本文要重点分析的内容,进而考察沪港通制度是否提高了股票市场的效率。本文首先选取2014年11月17日至2016年2月17日沪港通中沪股通买入额和卖出额日交易数据及沪股通指数日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在平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利用格兰杰检验研究沪港通交易是否对标的股票市场产生了影响,之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考察沪港通交易对标的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在分析对标的股票影响方面,选取2013年1月1日到2016年2月17日标的股票的日交易数据,由制度实施造成的标的股票和非标的股票形成的自然实验,运用双差分模型综合考察沪港通交易对标的股票产生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沪港通交易促进了股票市场效率的提高,表现出股票波动性的降低和流动性的提高,但是相对而言,对平抑标的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作用小一些。文章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沪港通如何更好地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加速对外开放的进程给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