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第六代电影人以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出现在华语电影中,他们标榜“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创作出一部部不同凡响的纪实主义风格影片。娄烨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对纪实主义题材的把握有其独特的个性,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周末情人》就获得了较大的关注。然而,20多年的电影路程,娄烨走得并不顺畅,从地下逐渐转入地上,他的电影语言风格为了适应国内的市场和政策要求作出了改变,但其对爱情的阐释和人物状态的描述所做出的创新是一个有坚守的电影人最大的闪光点。在这其中,笔者首先分析娄烨电影产生的语境。他家庭的艺术氛围和教育使得娄烨从小就受到了戏剧的熏陶,并且有条件可以接触到国外优秀的电影作品,而这些作品大多以现实主义为主,长大后,又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开始系统学习,对西方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热爱都为他此后电影中呈现出来的纪实风格化奠定了基础。也正是由于前期的深厚坚实的基础,娄烨在此后很多第六代导演都转型的过程中,依然坚持他一贯的娄式纪实主义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作者电影。其次,笔者从主题和视听语言两个方向具体分析娄烨电影纪实主义风格的表现。在主题方面,娄烨选取具有现实代表性意义的上海、北京、南京等一线城市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选取逐渐接近人民生活的禁忌敏感的社会事件作为塑造人物的诱因,将人物内心的起伏波动、扭曲阴暗的一面如实地展现了出来。在塑造这些人物的过程中,娄烨在视听上所做的探索十分有益,例如视觉上他注重手持、肩扛的摇晃镜头、跟踪拍摄中的长镜头配合永远昏暗、低沉的光线来描述人物内心深处的阴暗面都是他的成功探索;听觉上,他一贯注重独白,将情感坦白、客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音乐上选用当时风靡全中国的摇滚音乐和民谣音乐来渲染情绪,都使得他的纪实主义风格更加凸显。最后,在这个基础上,笔者也提出娄烨电影的发展困境,对其所局限的主题和过分注重拍摄技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其在电影当中对人物内心表现的成绩加以肯定,也分析了其作品在国际上认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纪实主义风格,但也提出如果娄烨不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很难在国内市场和政策下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