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理论,主要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理论背景,方式与手段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识别与治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与对策。 在会计学术界,中外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判断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衡量基准也有分歧,此外,由于盈余管理常常与利润操纵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因而也有学者将这两者等同视之。本文在第1章导论中对盈余管理这一概念的外延进行了界定,并作为后续研究的范畴;对衡量盈余管理的两个基准进行了论述,并具体分析了其适用的不同环境和条件;最后分析对比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两个概念,指出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将盈余管理定位为一个中性概念,这些都为开展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石。本文第2章论述了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背景,除了从经济学的代理理论、会计学的会计分期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估计、职业判断以及会计计量方法等会计的不确定性方面分析外,还从经济学的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及会计学的会计数据有用性理论等新视角对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前提进行了论证。本文第3章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按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与之后划分为两类,即通过规划交易实施盈余管理和通过会计方法实施盈余管理,前者主要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关联交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盈余管理方式与手段进行,后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交更等盈余管理方法实现。这一研究将对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第4章对识别盈余管理的模型进行了阐述,对模型的测度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有效识别盈余管理的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以及运用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第5章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并指出在目前对盈余管理的治理除了采用治标方法外,还应从公司治理这一盈余管理存在的根原着手,实施源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