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他的文学声誉稳步提升,至今已经步入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家之列。他在美学和文学理论上独树一帜,倡导“效果论”诗学,并由此出发论述了短篇小说合法化、诗歌或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艺术想象和创新等重要问题。他的主要观点影响了同时或稍后在欧美国家盛行一时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创作思潮。爱伦·坡成为继J.F.库柏之后第二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
当爱伦·坡开始文学生涯时,哥特小说受到广泛欢迎。这类小说以欧洲中世纪为故事背景,描写家族复仇、财产争夺、心理变态、精神错乱等奇特故事,不时借用超自然力量,竭力渲染血腥暴力、怪诞恐怖的气氛。哥特小说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达到高潮。他的短篇小说绝大多数都是哥特小说。这些哥特短篇小说雅俗共赏,可读性强,通俗而不庸俗,艺术精湛,不乏佳作。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和大多数哥特小说迥然不同。他勇于创新,大力修正哥特小说的流行模式,对现代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首先,他通过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将哥特小说“向内转”,赋予这种流行小说以心理化倾向,探索人类心灵内部的暗道和密室。疯狂、谵妄、偏执、心理反常、人格分裂、梦幻等极端心理状态是他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创作主题,从而揭示出心灵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他笔下的人物或者受制于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无法挣脱,焦思苦虑之后心智崩溃;或者感受丰富,敏感异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成为自己心中梦魇的牺牲品;或者智力超群,洞察世事人情,对事实真相的探索往往令人拍案叫绝。就效果而言,他的作品最终震撼读者的并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内在的人物心理。这种做法,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贯穿于各个方面。他笔下的景物描写往往渗透着主人公的特定情感,但又不拘一格,有时花费大量篇幅直接抒写,有时旁敲侧击,间接地暗示映衬。
其次,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反讽意味,表现在小说意蕴、结构、人物等各个方面。他的小说佳作,从来不限于一种解读,经常对不同的读者显现出不同的涵义,各种涵义之间相互渗透交织,具有很强的阐释潜能,不断激发后代批评家的阅读兴趣。他的小说结构也是多重结构的,或者前后情节反讽,或者表面情节与隐蔽情节反讽,《梅茨格施泰因》和《厄舍府的倒塌》堪称这两种形式的代表作。
由此可见,爱伦·坡的创作以“效果论”为核心,从表现恐怖事件、描述恐怖场景转变为关注恐怖效果,从文本表现转向文本接受。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从“写什么”到“怎样写”、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哥特小说做出了有价值的修正。这些做法,显著提高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品质,也为现代短篇小说的创作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