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的变化,为探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三个不同时期收治的91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三组:1985-01-01—1986-12-31收治90例(80年代组);1995-01-01—1996-12-31收治318例(90年代组);2005-01-01—2006-12-31收治502例(00年代组),针对不同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职业、婚育史、流产史、避孕方式及异位妊娠患者的既往疾病和手术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高峰均为26-30岁,但显示20-25岁年龄段构成比例随年代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显示:无业者的比例显著增高,其中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未育患者构成比升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流产史的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以人工流产为主,且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避孕的患者构成比显著增高,采用避孕措施的患者构成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既往史中宫腔手术史在三组中的比例均超过60%并逐渐增高,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是盆腔感染史,在三组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阶段异位妊娠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未婚未育患者比例增加,宫腔手术史、盆腔感染史、吸烟史是目前异位妊娠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的临床发病特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策略,为临床上合理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病房2007.1.1—2010.6.30期间收治2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其治疗过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发病率约为2.85/2000次妊娠,临床发病多见停经、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可见大出血致休克)和血β-HCG水平的升高,确诊方法为盆腔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可选用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并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手术疗效显著。[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发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多,常可导致严重的子宫大出血,危及孕妇生命,临床上应加强重视,及时早期确诊,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