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草地资源比较丰富,天然草地面积约为7880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二位。但是,草地资源在人们的利用中呈现不断退化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地资源退化趋势呈现加速的特点。因而科学评估不同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扭转草原生态退化的局面,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气候与人为活动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的很多研究定性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草地资源退化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论文以内蒙古牧区33个旗县和半农半牧区21个旗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变化与草地退化率的关系,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量化了气候与人为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在数量上相对科学地区分了气候与人为活动导致的结果。同时,根据未来气候变化和草地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了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草地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草地资源利用决策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由于气候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呈现严重加剧趋势;内蒙古牧区和半农半牧区54个旗县的气温与降水存在很大差异,但纵向来看,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增加的特点,而降水没有显著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并且年平均气温与草地退化率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内蒙古牧区和半农半牧区54个旗县的现在的相关人为活动强度比过去明显增加,这些人为因素的变动与草地退化率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计量模型的结果给出了不同因素对草地退化率的影响程度。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平均而言,气温升高1℃,草地退化率将增加0.05;乡村人口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草地退化率将增加0.527;牧区人口占乡村人口的比例每增加1单位,草地退化率增加0.156;而草地放牧程度平均每增加1个单位,草地退化率增加0.037;牲口总数中小畜比例每增加1单位,草地退化率将增加0.53;与没有发生过樵采乱挖行为的草地相比,发生过樵采乱挖的草地退化率将增加0.127。按照这个影响标准,从1980年到2000年间内蒙古牧区和半农半牧区54个旗县草地退化率增加了0.3,其中气候因素作用了18%,而相关的人为活动作用了52%。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国外草地资源利用的经验,并结合蒙古草地实际,本文认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推进牧草种子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研究。二是通过科技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优化牲畜结构。三要努力维持草原区人口的稳定,加强农牧民的职业与生产培训。四是加强草原法律与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度,切实强化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五是积极探索适合草地资源、畜牧业生产的管理与经营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