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四驾马车之一,也是人们生存及发展的基础,是人们实现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途径。消费活动体现着人们的意图、目的及选择,它是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人们的消费不仅影响其自身,人们的消费内容、消费方式及消费质量也同时影响社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经历了严重物质短缺、温饱、小康及走向全面小康的不同发展过程,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西方的工业文明所形成的消费文化也传到国内,严重影响了国内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粗放式的发展及消费方式,使得国内的环境污染、资源衰竭,社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消费方式源于消费观的影响,要想改变当前不良消费方式,必须关注人们的生态消费意识。生态消费观要求人们的消费应该遵循适度、绿色和可持续的原则,实现消费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保护,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生态消费观的建立,对于社会和自然均有重要的意义。安徽省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据2012年安徽省统计局统计,年末全省人口数量已达到6902万,5年内增加了800多万人。人口增长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和有限资源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现有的消费模式已经对有限的资源构成威胁,影响到安徽省居民的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安徽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5%,安徽农民生态消费观的建立,是安徽省全面建设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安徽农民生态消费观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寻改进路径,对于加速安徽省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和实现生态强省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安徽农民的生态消费观的实地调查,发现安徽农民已逐步形成生态消费观念,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及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高等原因,农民生态消费观尚待提高。通过对安徽省农民生态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分析,文章建议政府应加强生态教育,把生态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之中,不断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形成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并积极弘扬传统美德,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观念等措施深化安徽农民的生态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