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细读则是对话的桥梁。“细读”原为新批评派提出的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一线教师和大学教授通过对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批判性吸收,赋予文本细读新的含义,提出语文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旨在为阅读教学服务。将细读内容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经由细读走入文本,既提高了人文素养又于无形中参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可谓是在无痕中实现了人文与工具性的统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本细读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备课时细读文本,呈现出更精彩、更有价值的课堂。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细读文本,既能领悟文意又培育言语智慧,于“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其次,细读要保证文本的整体性,不能肢解文章的意脉;最后,细读要指向学生言语发展,体现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可供细读之处很多,并且只有通过细读才能充分挖掘经典文本的价值。文本细读的运用顺应了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运用现状,从而发现教师在进行细读教学时缺乏恰当的切入角度、细读方法守旧、细读内容把握不准以及忽视细读教学的价值取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教师缺乏相应的文学素养和细读能力,忽视文本的价值和缺乏相应的细读策略等。据此,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充分备课;恰当选择细读角度,切入文本;把握好文本细读的“度”;立足教学,提炼细读内容;立足文本,设计多层面的细读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