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几十年来,生殖道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和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社会上很多女性的生殖健康逐渐恶化。导致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沙眼衣原体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病原体,它可以在上皮细胞内存活并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从而常常导致持续的、长期的亚临床感染。相关研究已证实,在女性生殖道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效应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引起的天然免疫应答在对抗衣原体入侵时发挥重要角色;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是诱导衣原体感染后机体先天性免疫和细胞炎症反应的关键途径。过量的细胞因子会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重构,鉴于还没有可用的疫苗,临床多通过抗生素或者联合手术来治疗衣原体的感染,但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消除衣原体感染对生殖道组织的炎症损伤。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调控组织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控制衣原体感染介导的生殖损伤具有重要的新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由于它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它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它在风湿性关节炎和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疾病中的治疗中有显著效果,而且近年来多篇临床文献提及它可以用于生殖道感染的治疗。然而,有关地塞米松药物在治疗生殖道感染方面的效果、作用机制还没有具体实验研究。在我们课题组的前期实验中已经观察研究了衣原体感染对生殖道影响。本论文重点以适宜浓度的衣原体感染大鼠中性粒细胞制作细胞感染模型,地塞米松给药后观察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改变,从而研究地塞米松药物对衣原体感染性中性粒细胞活性的作用效果;通过添加TLR2/4激动剂、抑制剂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地塞米松药物在调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目的:探讨适宜浓度的衣原体制作中性粒细胞感染模型,地塞米松给药后分析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改变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得到大鼠的中性粒细胞,培养于六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用不同浓度的衣原体感染一段时间,根据ROS和MPO水平的变化,制作感染模型(衣原体感染剂量为mio=2,感染时间为6h);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10ng/ml,10μg/ml,1mg/ml)给药感染模型不同时间(6h/12h/24h),根据衣原体负荷量、ELA2、MPO和NTEst等指标的变化,观察地塞米松药物对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影响,确定给药模型(地塞米松药物1Oug/ml,作用时间12h);添加TLR2/4激动剂和抑制剂,根据基因TLR2/4的表达及TLR2/4水平的变化等指标的改变研究分析地塞米松药物影响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1)衣原体感染中性粒胞后ROS产生量整体增加,且有时间依赖性,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ROS量逐渐减少,而在同一时间点,浓度依赖性不明显;衣原体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分泌的MPO值呈时间依赖性地升高,但在同一时间点,无明显浓度依赖性。(2)与NC组相比,DXMS给药组的PMN吞噬率增加,且均以药物作用6h时较明显;给药后有较清楚的NETs形成,且以中剂量组的NETs形成最多;细胞培养液中的衣原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但组间无明显差异。与NC比,给药组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有浓度依赖性,在同一药物浓度下,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均在处理12h时的ROS水平最低;给药组的MPO量显著降低(P<0.01),但ELA2水平仅高浓度组在24时呈显著性降低(P<0.01)。(3)与DM组相比,TLR2/4激动剂组均有较多的丝状结构形成,尤其是DM+J4(LPS)组丝状结构最多,呈网团状;TLR2/4激动剂及抑制剂组中的衣原体负荷量略有降低;TLR2/4激动剂组中MPO显著降低(P<0.05)。(4)与NC组相比,DXMS给药组的基因TLR2/4在12h内表达下调;TLR2整体在6h检测水平最高;TLR4在药物作用6h及12h时产生较多。与DM组相比,TLR2激动剂组及抑制剂组TLR2基因表达均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1);TLR4激动剂组的TLR4基因表达上调,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与DM组相比,DM+J2(激动剂PGN)组和DM+Y2(抑制剂anti-TLR2)组的TLR2受体量均显著性减少;所有激动剂和抑制剂组中的TLR4水平DM组基本持平。结论:地塞米松药物给药衣原体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和增加NETs的形成来减少衣原体的数量;通过一定水平地抑制ELA2、MPO及ROS等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或许可以对抗机体的炎症反应;地塞米松药物调节衣原体感染后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有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参与,但与TLR2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并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