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择期行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0周岁,体重45~75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n=20):C组(对照组)、S1组(舒芬太尼5μg)、S2组(舒芬太尼10μg)和S3组(舒芬太尼15μg)。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组神经阻滞仅注射0.4%罗哌卡因30ml,S1、S2、S3组神经阻滞用0.4%罗哌卡因和5μg、10μg、15μg舒芬太尼共30ml。记录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记录患者T0(阻滞前)及T1(阻滞后5min),T2(阻滞后10min),T3(阻滞后20min),T4(阻滞后30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和满意度。 结果:与C组比较,S1、S2、S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S1比较,S2、S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P<0.05),与S2组比较,S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S2、S3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S1组比较,S2、S3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P<0.05)。与C组比较,S1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S2、S3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S1组比较,S2、S3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S1组、S2组比较,S3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5),C组、S1组、S2组之间呼吸频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S1组、S2组比较,S3组在T2和T3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增高(P<0.05)。四组患者中,S3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C组、S1组、S2组未出现(P<0.05)。四组患者中,S2组、S3组麻醉满意度高于C组、S1组(P<0.05)。四组患者各个时间点HR、MAP和Sp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0.4%罗哌卡因30ml复合一定剂量舒芬太尼与单纯罗哌卡因组比较,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维持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本研究认为,10μg舒芬太尼复合0.4%罗哌卡因30ml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在临床工作中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