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中出现的幻境为研究对象,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概述选题缘起及有关此选题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幻境概说,共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先对“幻境”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第二节按照时代顺序,简要概述《聊斋》之前小说中的幻境描写,结合各时期不同的创作观念、幻境描写及艺术表现,梳理幻境描写的发展脉络;第三节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聊斋幻境”作出界定,明确本文所说“聊斋幻境”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本文所采用的是广义的幻境概念。第二章为“聊斋幻境”的类型与入幻模式,分为两小节。第一节,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归纳“聊斋幻境”类型,从大的范畴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仙境、鬼域、妖界、梦乡;第二节,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几类相对固定的入幻模式,并探讨、归纳了凡人进入幻境的种种触发机制。第三章是对作者营造的各类幻境进行整体观照,《聊斋》四百九十余篇作品中幻境迭出,但有些并不具备明显的思想内涵,在此不作广泛的铺叙,本文重点研究具有明确内涵的幻境作品,共分三节即三个方面来阐述“聊斋幻境”的认识价值:第一节从道德关怀与人生启悟两方面看“聊斋幻境”的教育性;第二节论述“聊斋幻境”的现实色彩与超越精神,重点研究其对现实的超越之处;第三节在前面“现实超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从细微处感受蒲松龄诉诸幻境中的心灵慰藉与理想追寻。第四章也分四节,从四个方面论述“聊斋幻境”的艺术价值,以揭示作者缘何要在现实世界之外开辟出一个幻境天地。第一节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的艺术情趣方面解释蒲松龄创作幻境的原因;第二、三节分别从“聊斋幻境”揭示社会的本质及人的本性方面对幻境的艺术功能与表达效果加以分析,探讨蒲松龄借幻写实的手法与直接反映现实的不同;第四节从光怪陆离的奇趣美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两个方面,探讨了《聊斋》的美学意蕴。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明确结论,透过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幻境,体味蒲松龄之寄托遥深。“聊斋幻境”不单单是一个情节展开、人物活动的空间环境,更具有认识上、艺术上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它承载着作家的思想,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着主题,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此须加以说明的是,《聊斋》版本众多,本文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为主要参考版本,诸多引文不再另外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