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多门外语。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一直占据着中国大陆第一大外语的地位,它在中小学是必修课程,并且也是高考科目之一。但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德语作为第二外语,也成为很多学生的选择。这样的学习主体已经是成年人,具有多年的第一外语学习经历,因此会带有固有的学习经验和习惯,并且具有相当高的认知能力,那么,他们在学习第二门外语时,第一外语和母语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并且和英语同属西日尔曼语支),汉语和德语是差异很大的两个语种。当代德语作为外国语的先进教学理念,是以德语的实际应用和交际目的为主导的,语法的地位不再被特别强调。作者在七年的德语教学和一年的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观察到,很多以汉语和德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语言时,经常会因受母语语法规则干扰而犯错误。那么,面向这样的学习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语语法教学,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把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作为重要研究工具,希望论证源语言和目标语差异越大,源语言对目标语学习的干扰就越大;以非印欧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德语过程中,会利用已经学习的英语知识辅助德语语言学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浙江科技学院2+3专业及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30名学生,重点访谈的对象是分别有15年和2年德语教学经验的2位中国教师。通过对调查内容进行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作者发现,中文由于语法结构与德语存在很大差异,在后者的学习中起到较大阻碍;而英语因语法结构与德语存在较多共同处,对后者的学习能起到较多辅助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包括老师,并没有经常比较三者语法的异同,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德语的错误表达源于汉语及英语语法结构的影响。因此,作为德语教师,在面对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德语学习者时,必须考虑到上述结论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对三门语言的异同进行有意识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