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热含量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不确定性评估的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吸收了地球气候系统中超过90%的热量,海洋热状况在全球增暖中有重要指示意义。研究热量在海洋中的吸收和迁移对于理解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论文以全球海洋热含量在多年代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及其不确定性评估为主题,利用多种资料刻画了过去几十年中热量在海洋中的吸收速率、分布特征,并利用独立的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异常以及大气再分析等数据进行验证,发现XBT偏差订正和mapping方案对海洋热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分别探讨了二者对海洋热含量估计的不确定度的影响。利用合成剖面的思路评估海洋热含量估计中mapping方案有关的不确定度,并首次定量刻画了历史观测系统对全球以及区域海洋热含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监测能力,揭示了如下事实:(1)全球海洋在过去几十年间存在持续的增暖过程。相较于1983-1998年间,全球增暖减缓阶段全球海洋并没有发生显著的热吸收加速,而是表现出热量在全球多个海盆、不同深度间的重新分配的特征。我们从全球上1500米整体的角度出发,详细对比分析了前人关于海洋中热量的重新分配特征,发现全球增暖减缓时期热量主要存储在印度洋,太平洋的100-300米之间,南大洋和大西洋的300米以下,这些区域的热吸收量级相当,并不存在某一个海盆主导了全球海洋的热吸收。(2)XBT偏差订正方案是估计海洋热含量年际变率和长期趋势的重要不确定度来源。相关的不确定度集中在1966-2000年之间,全球海洋热含量与之相关的不确定度约为9.9ZJ,大部分由太平洋贡献(~75%),主要分布在西边界流和海洋性大陆附近;1985年以前主要来自上300米,1985-2000年间300-700米的不确定度与上层量级相当。(3)利用模式和再分析资料提取合成剖面,对合成剖面进行重构,开展评估海洋热含量估计中mapping过程相关的不确定度研究。利用独立的数据集(SST,SLA以及大气再分析等)发现了不同海洋热含量估计中存在与XBT偏差订正以及mapping方案密切相关的不确定度。为了量化这些不确定度,构建了基于C-GLORS海洋再分析和LICOM高分辨率海洋模式资料的合成剖面数据集。发现不同的mapping方案对海洋热含量变化特征的重构能力差异很大:IAP-mapping方案的重构能力最好,而SGA方案严重低估了海洋热含量的长期趋势和年际变率,WGA方案会显著的高估海洋热含量的时间变率。(4)利用合成剖面数据集评估历史海洋次表层观测系统对海洋热含量监测能力。历史海洋次表层观测系统对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监测能力,从年代际到年际再到准年内尺度逐渐降低,且存在随时间演变的特征,总体上随着观测剖面的逐渐丰富,不确定度下降,尤其是Argo计划实施以后。上层2000米的海洋热含量的重构误差从4.0W/m2(1980-2004年)下降到2.5W/m2(2005-2015年)。在垂直方向上,上层700米的重构误差大于700-2000米的结果,但是上层700米的信噪比大于700米以下。在空间上,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于西边界流和南极绕极流海域,那里的重构误差大于100W/m2,远大于海气界面的净热通量,说明利用目前的观测资料进行该区域的海洋热收支研究会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度。XBT和Argo观测网对监测全球海洋热含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XBT剖面帮助降低了上层700米30%的重构误差,而Argo观测网的存在使得误差降低了 50%。综上,本文刻画了过去几十年间海洋中热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强调了资料间的不确定性对理解物理过程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合成剖面评估mapping方案和历史海洋次表层观测系统,建议维持目前的海洋观测系统,并在西边界流和南极绕极流、边缘海和高纬度海域增加观测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尿素通道蛋白基因UreI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在E.coliBL21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UreI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以Hp DNA染色体为模板,扩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是在对经典社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即个体与社会、人与结构、主体和客体之关系所持的二元论的正统共识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旨在
区域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域内部和外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强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域产业转移和结构优化推进路径是这样的:首先是商品输出,是指对邻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维数灾难”成为困扰研究者的问题。面对:“维度灾难”,为了能够高效准确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目前研究者采用特征选择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随着研
炎性小体是由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PRRS)参与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它能够识别宿主来源的危险信号分子(DAMPs)或者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看,制度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制度障碍,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促进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
<正>受疫情的影响,2月16日我们不能够如期回到学校,想到孩子们每天荒废的时间,大部分家长又不能专业地教孩子学习,于是我准备采取"听网课+老师批改答疑"的形式,督促孩子们完
会议
目的探讨P16、P5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恶葡)、绒毛膜上皮癌(绒癌)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