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的是东亚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一个基本的研究背景是全球资本流动性已越来越大,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新兴经济体而言,汇率制度选择已成为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因此,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各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都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鉴于为数众多的东亚国家事实上采取了某种程度的钉住美元制度,本文在对中间汇率制度的定义和分类做了必要的比较和界定后,特别强调狭义的中间汇率制度主要指事前宣布的货币篮、区间和爬行钉住三种形式,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则被视为一种特殊的中间汇率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由三部分构成,即描述国内政治经济行为体汇率政策偏好的Frieden矩阵,研究政府对汇率制度选择的政府损失函数,以及由De Grauwe等人改进、应用于汇率政策信誉分析的Barro-Gordon模型。由于涉及利益集团、政治稳定和中央银行独立性等一些政治和制度性因素,强调汇率制度决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和福利含义,因此,本文或多或少染上了一些新政治经济学的色彩。 通过对东亚汇率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除了基本的经济因素外,政治性和制度性因素也对东亚国家汇率制度的决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部分因素倾向于偏固定的汇率制度,另一些因素偏向弹性汇率制度,而各种因素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而中间汇率制度在东亚仍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