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我国为广泛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和学者在反思过去的基础之上不仅对各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重新进行定位,而且对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尽管基于各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从而可以单独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之外,各门课程改革又不约而同地走向一个共同点:即都强调本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联系生活”成为各科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可见,本轮课程改革的突出理念便是强调生活对于课程建构的意义,实现理性世界、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本文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活元素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大家当前的教学生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全文有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简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缘由和我国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对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概念、区别和联系做了细致梳理的基础上,阐明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内涵和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的特征。第三部分简述了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论依据、现状要求及现实意义。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杜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人本化教育思想观、建构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是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的性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在需要、初中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的需要以及初中生健康成长、人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的现实根据。创建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课育智功能和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对回归生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原则与策略作了探讨。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实施的原则包括生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课实施的策略有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回归生活的教学内容、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回归生活的教学氛围和回归生活的教学评价。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中与父母沟通情况选取了《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在以孝敬父母长辈为荣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把爱心和孝心转化为行动,并让学生明白无须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通过做一些日常小事来尽自己对父母的孝心。最后设计了实践作业,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学生课外活动成效的考评,强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