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选择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金融综合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创新,金融控股公司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得到充分的实践和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比较优势和特有风险,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条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在综合分析有关定义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 二、本文综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成果,并与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全能银行相比较,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特殊风险. 三、本文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对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 (1)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是银行主导型的;(2)金融控股公司促进了美国银行业的蓬勃发展;(3)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空前提高,但未降低经济效率;(4)综合经营受到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青睐,小型金融控股则较少开展。 四、本文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动因、条件和模式,认为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国内金融环境变迁的影响下,综合经营是我国金融体制变迁的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 五、本文提出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本文特指我国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若干对策。 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中枢,大型商业银行具有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条件和优势。采取渐进模式,以兼并收购和合资为主,新设为辅是主要组建途径。目前,国家需要明确法规,银行则应积极完善风险管理和搭建客户资源共享平台。
其他文献
自2002年起,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通过韩资企业对我国的大量投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出于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因而其直接投资的往往是在韩国己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另一方面,韩国往往把投资地的产业纳入到其产业内垂直分工的体系中。而且在不同的地区韩国直接投资有着不同的状况。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技术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