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始,到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议通过“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方案,到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开展了将近16个年头。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层次或是推行力度方面来看,大学生“村官”计划都算的上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导向性政策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己进入到成千、上万人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的“产销”不对路便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这个问题的产生固然有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而产生的对人才选拔、培养和推荐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原因。但是,更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培养机制的缺位,大学生“村官”们由于没有获得适当“培养”模式的培养,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识自然会跟农村现实工作之间产生巨大差异。基于对已经产生的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有学者做出了这样的推断,如果无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将必然打击到原本满腔热情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本文在仔细分析研究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最早开展“大学生村官”项目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地区,以江苏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到岗赴任的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村官”人才的职业技能优、劣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行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探索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长效机制,从而推进大学生“村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进而对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