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通过交替间隔进行针刺足三里及其邻近非经络假穴,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足三里穴位本身的经络传导特点及脑皮层激活区域,并探索性解释足三里临床应用效果。材料和方法:23名健康成人志愿者,男10人,女13人,均为右利手,年龄在21-29岁,平均年龄25.1岁。实验前告知针刺左侧足三里及邻近假穴,但是具体针刺方法并未做详细说明。应用GE Signa1.5T磁共振及相控阵头颈神经血管联合线圈,采用基于单次激发梯度回波的平面回波序列(Echo Planer Imaging,EPI)的血氧水平依赖性技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行脑功能成像。同一序列中交替捻针刺激左侧足三里穴及邻近非经络假穴,采用组块实验设计模式,即“静息-刺激足三里穴-静息-刺激非经络假穴-静息”。应用SPM8处理fMRI数据,获得针刺足三里穴及非经络假穴的个体激活图及组激活图;对足三里及非经络假穴组数据进行单边配对t检验。结果:针刺足三里激活双侧局部小脑、右侧中央后回下区(BA43)、左侧颞中回后部(BA37)、左侧外侧裂周围皮质、右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左侧背侧丘脑、左侧缘上回(BA40)、右侧额中回(BA9)、左侧额中回(BA9)、左侧扣带回前部(BA24)、右侧顶上小叶(BA5)、右侧中央旁小叶(BA6);针刺足三里邻近非经络假穴激活左侧枕颞内侧回及左侧枕叶、右侧枕颞内侧回及右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BA3)、左侧侧脑室旁白质、右侧额下回(BA6)、右侧侧脑室旁白质、右侧中央后回(BA3);经单边配对t检验有统计意义的激活区为小脑蚓部、右侧颞中回后部(BA21)、右侧额中回(BA9)、左侧侧脑室前角白质、右侧颞上回后部(BA22)、右侧额叶岛盖部(BA45)、左侧丘脑枕、左侧缘上回(BA40)、右侧岛叶及颞横回(BA13)、左侧角回(BA19)、左侧额中回(BA9)、左侧扣带回后部(BA31)、右侧扣带回前部(BA32)、右侧额上回(BA8)、右侧顶上小叶(BA7),其中激活强度最高的为左侧角回(BA19),激活区域最大的为右侧额中回(BA9)。结论:针刺的作用机制和中枢反应有关,针刺穴位治疗疾病具有中枢机制,针刺足三里能够有效激活与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脑功能区,且与以往的观点相同,其激活特点符合人们对传统中医的现代认识,为针刺足三里穴镇痛,治疗胃肠疾病、下肢痿痹,改善精神、调节情绪和睡眠状态等找到了可视性的实验依据。同时fMRI可以作为揭示针刺中枢机制的一种较好的研究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研究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在针刺方式的标准化、激活区域的定量分析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随着fMRl研究的发展,对针刺效应的理论机制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