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快速有效的改良措施对苏北滩涂盐渍土的治理利用与滩涂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是盐渍土改良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拥有见效快与成本低的优点。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其高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借鉴国内外盐渍土改良剂的相关成果,联系苏北滩涂地区实际存在的问题,采用当地常规的小麦-水稻轮作模式,结合不同改良剂与不同水平的氮肥施用量,分析不同处理下滨海盐渍土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指标、作物产量指标与氮素表观平衡等,并在培养条件下探究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中氮素转化的影响,初步得到适宜苏北滨海盐渍土农田的改良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调控措施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作用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大,而等氮条件下,不同改良剂的效果各有差异。生物炭与秸秆沟埋处理能有效抑制土壤盐分的表聚,但对表层土壤pH的影响较小,腐殖酸处理没有明显的脱盐效果,但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pH,脱硫石膏处理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pH,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盐分含量;四种改良剂处理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持水量,其中生物炭处理的效果最好,秸秆沟埋处理次之;四种改良剂处理均能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其中秸秆沟埋处理的效果较好;四种改良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生物炭与秸秆沟埋处理的效果较好,腐殖酸处理次之。(2)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氮素与作物生长的作用耕作层土壤无机氮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225kg/ha施氮量有利于碱解氮的积累。脱硫石膏能缓释尿素,生物炭处理与秸秆沟埋能促进无机氮与碱解氮积累。各处理相较于CK均有增产效果,但收获指数差异不大。在不施改良剂时,小麦、水稻产量均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在施用脱硫石膏、生物炭和腐殖酸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秸秆沟埋处理时,小麦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水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先增高再降低。在150kg/ha与225kg/ha施氮量情况下,与不施改良剂处理对比,生物炭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吸氮量最高,脱硫石膏处理与腐殖酸处理效果次之,而秸秆沟埋处理导致小麦减产,水稻增产效果仅次于生物炭处理,在300kg/ha施氮量情况下,小麦季只有秸秆沟埋处理增产,水稻季所有处理均为减产。综合来看,225kg/ha施氮量的生物炭处理效果最好。(3)不同调控措施对氮素表观平衡与氮肥利用率的作用氮素表观损失与施氮量显著正相关,等氮条件下,生物炭处理的氮素损失量较低。氮素表观损失量在输出氮中占比较高,只有225kg/ha施氮量生物炭处理的作物吸氮量占比高于氮素表观损失量。氮肥当季回收率在150kg/ha与225kg/ha施氮量情况下较高,各处理中225kg/ha施氮量生物炭处理回收率最高;除生物炭外各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各处理中225kg/ha施氮量生物炭处理回收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225kg/ha施氮量条件下,生物炭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培养条件下,氨挥发损失量随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中的盐分会促进氨挥发损失,施入脱硫石膏能缓释尿素,减少氨挥发损失,抑制硝化作用的效果最好,施入生物炭对氨挥发影响较小,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效果仅次于脱硫石膏,施入黄腐酸对氨挥发先促进后抑制,对硝化作用有一定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