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研究大鼠皮肤超脉冲CO<,2>激光手术创口的愈合,探讨超脉冲Co<,2>激光在临床应用中创口愈合延迟的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原则编号;每只SD大鼠采用6W、16.8W两种不同功率超脉冲CO2激光及常规机械方法(常规组)对大鼠背部皮肤致创,6W激光组与常规机械方法为一组对比组(a组),另一组对比组为6W激光组116.8W激光组(b组),编号为奇数的a组在前,编号为偶数的b组在前,随机分成术后0,1,2,3,5,7,10,15,20d共9个时相点对创口进行取材,进行HE染色和TGF-β<,1>蛋白的测定,每个样本独立观察并计数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GF-β<,1>阳性细胞数;同时对术后3,5,7,10,15,20d共6个时相点的创缘组织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1.常规组和激光组皮肤创口均能于术后20d内工期愈合.常规组于术后8.96d愈合,激光创口愈合延迟,a组6W激光组术后12.81d愈合(P<0.01),且其延迟在激光能量有关,激光能量密度一致时,功率高者愈合更慢,b组6W激光组术后12.56d愈合,16.8w激光组术后14d愈合(P<0.05).2.激光组创缘均有明显的胶原变性带,变性带的范围与热损伤的范围有关:激光组创口收缩的发生时间晚于常规组,尤其是功率高的激光组,激光组创口开始收缩发生在术后5d以后,而常规组术后3d即可见明显的创口收缩;激光组创口术后早期创口干燥,中早期炎症反应较剧烈(P<0.01),尤其是频率高的激光组(P<0.05),常规组术后愈合的全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3.各组创口愈合经历炎症反应期、肉芽组织形成初期、肉芽组织旺盛期、肉芽组织消减期、疤痕愈合期和组织改建期6个阶段.激光组创伤愈合各时段滞后,愈合时间延长(P<0.01),早期炎症反应减弱,炎细胞渗出减少(与胶原变性带有关),肉芽组织增长缓慢,细胞增殖抑制(包括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上皮覆盖延迟、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生成迟滞.表明激光具有明显的伤口愈合延迟效应.4.TGF-β<,1>表达特点:创伤刺激伤口周围成纤维细胞TGF-β<,1>的分泌增强,并具有时相性特点.激光组细胞TGF-β<,1>的分泌受到抑制,分泌时相异常,尤其是16.8W激光组TGF-β<,1>的表达表现为愈合全程的低表达状态(P<0.05).5.电镜观察结果:愈合早期,激光组组织内出现明显的组织淤血,且创缘组织呈现出明显的胶原损伤像,愈合中期胶原纤维生成延迟,持续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参与创伤愈合的全过程.常规创伤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急剧增多,经历增殖(伤后1-5d)、高峰(7-10d)和消减(>15d)三个时期的变化.依据超微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过渡型成纤维细胞、增殖型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型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归型成纤维细胞和凋亡型成纤维细胞6种类型,在伤愈不同时期,成纤维细胞的类型分布不同.激光热损伤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发生缓慢,各型成纤维细胞出现滞后,持续时间延长,另外,激光组愈合过程中未见肌成纤维细胞,激光组新生胶原发生延迟,其中16.8w激光组创伤愈合过程中并出现特有的畸形成纤维细胞(术后5d可见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出现空泡化;术后20d成纤维细胞表现为特殊的狭长型,细胞内线粒体丰富,但无扩张).激光创口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功能抑制,具有"全程性"和"多重性"特点.
结论:激光创口愈合延迟,其延迟程度与激光对创伤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导致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生长、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形态等的时相发生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