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以安庆市宜秀区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天然保障—土地之后,伴之产生的是他们的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如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社会纷争和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描述入手,发现农民在失地后普遍陷于生活水平下降、就业难以及生活没有保障的困境,可持续生计能力严重不足,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弱势群体。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陷入困境的深层次的原因。这既有农民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素质不高、技能缺乏不能适应城市化带来的转型,更与我国现行的制度不健全及制度缺失有密切关联,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的土地征收及补偿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制度性因素对失地农民生活的影响。文章还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处理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和策略:(1)改革我国现有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标准;  (2)关注失地农民就业,对农民进行转岗培训、增加安置渠道以及建立就业支持体系;  (3)提出“土地换社保”模式,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的新模式,将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实现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单位制模式成为城市管理区别于传统以及国外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中国社会管理和居民日常生活以及资源整体配置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单位社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为主,个案访谈法和文献法为辅的调查方法,分别选取广深两地女性和男性样本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网络接触行为和态度进行了描述,概述了男女两性之间网络接触行为和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人口大国。自中华民族形成之日起,农民就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即使是21世纪,也是如此。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着8亿农民的前途和命运,也深
学位
学位
本文尝试运用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生态移民及其社区构建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对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移民实践和棋盘井生态移民社区构建过程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