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毛坪村“541”土地流转案例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农业发展离不开土地,农村经济要依靠土地,农民的根本在于土地。我国土地零碎化、分散化分布和土地传统化经营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转变,自1987年以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及若干《决定》连续多年都提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土地有序流转为抓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仍是长期稳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稳制、分权、搞活”的原则下,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推进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离,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中的四川省毛坪村“541”土地流转案例正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一项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案例,如何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前提下,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收益的最大化,开辟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有效缓解社会化大市场与农民小规模生产之间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同时解决村社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毛坪村采取以“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明确所有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入股合作方式,兼顾土地托管形式,通过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中介,引进企业做业主,推行“541”股份合作模式,形成农民、村集体、企业三者利益共同体,带领农民共闯市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实现农民变股民、分散变合作、空壳变实体、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本文在土地流转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据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毛坪村“541”土地流转案例进行了回顾总结,论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对我国土地流转的发展背景和本案例典型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对毛坪村“541”土地流转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土地流转主客体、权益及成效;第四部分对案例中的动因和成效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出对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工作的几点启示:一是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等公共组织的服务和引导是土地流转得以有序进行的前提保障;二是中介组织的介入和管理得以使土地流转更加规范有效;三是土地流转各方权益需要有长效机制加以监督和保障。
其他文献
<正>生纸唐代纸名。(1)古时,唐、宋代人用纸十分讲究,有所谓生纸、熟纸之分。生纸即未经加工(涂蜡或加色等)的原抄纸,一般作丧事、厕事之用。(2)后来,生纸是指尚未完全干透的
"认识论断裂"的提出是阿尔都塞为保卫正统马克思主义免受"人道主义"思潮和"教条主义"思想侵蚀的理论产物。"认识论断裂"是关于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的独特理论,阿尔都塞用其来
在新高考的改革之下,高中教学受到的影响是最剧烈、最直接的。生物是受影响最大的几个学科之一,为了更好适应新高考的改变,不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新高考后的生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