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上的宏大叙事,使我们对陪审制度的价值、意义以及域外经验总结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陪审制度在中国司法实践尤其是基层法院实践中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效果如何?以及法官、陪审员、当事人等主体对陪审制的认知等更为细致的层面,我们却知之甚少。尤其是民族地区、基层地区、贫困地区等较少受到社会关注的地区陪审制度究竟运行的怎样,基本处于未知阶段。 本文是在笔者亲历基层参与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搜集一线资料,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选取湖南省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层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现状为研究对象成文。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写作背景及研究意义,简要介绍样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就样本地区的遴选机制进行考察,分析了当地选任人民陪审员时产生方式单一、喜欢选任人大代表的原因及影响;第三章就样本地区陪审员参审不佳情况入手,考察了当地的参审机制,具体分析了从启动程序到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进而从综合管理、培训、考核等三个方面对当地陪审制度的管理机制进行了考察,综合管理、培训不到位,未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是样本地区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五章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路径,是就前面三章分析的问题逐一针对遴选、参审、管理提出顺应样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