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OLETF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及IL-17、Bcl-xl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障碍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的疾病。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肝脏在2型糖尿病(T2DM)的致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靶器官,肝脏在糖尿病状态下也会受到损害。持续的高血糖使得晚期糖基化产物增加,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化增加,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肝细胞炎症增加,细胞凋亡加剧等一系列变化。本实验以与OLETF大鼠其同系的LETO鼠作为对照组,OLETF大鼠以及经罗格列酮治疗大鼠均为实验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测定肝脏细胞炎症因子IL-17以及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来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肝脏组织的影响。方法大鼠单笼饲养,标准饲料喂养,12/12h循环光照。LETO为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仅注射缓冲溶液。饲养一个月后,每两周做一次糖耐量实验,大鼠禁食16h后灌胃给予单剂的糖(25%葡萄糖溶液1mL/100g)2.5g/kg作为进食,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min分别从尾静脉取血,以血糖仪测得血糖浓度。以血糖峰值>16.7mmol/L和负荷后120min血糖>11.1mmol/L诊为糖尿病,若只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则为糖耐量减低。到30周时,共有16只OLETF大鼠作为实验组模型。之后随机分为两组(n=8),RGZ组灌以罗格列酮稀释液,剂量为3mg/kg·d。DM组和NC组灌以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灌胃12周。三组大鼠分别采集血液进行测量,之后三组大鼠同时处死,分别取肝脏组织。放血后以无菌器械迅速取肝脏组织3块,其中2块分别放入DEPC处理过的冻存管中,丢入液氮保存备用,1块置于10%的福尔马林中,行石蜡包埋切片。之后进行组织学染色,包括:HE染色、AO染色、Schiff实验、Masson三色染色、氯化金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测定肝肝巨噬细胞和肝储脂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细胞RNA变化、胶原纤维的变化以及IL-17和Bcl-x L的阳性表达改变。另外,用置于-70℃的肝脏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来,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的含量。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大鼠一般状况比较: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体型较为肥胖,神经较为敏感易激怒,懒动畏寒,精神萎靡、焦虑,且肝脏体积明显变大。2.生化指标的改变:处死大鼠之前分别测得oletf大鼠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肝指数。与nc组相比,dm组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肝指数指标均有明显升高,rzg组与dm组相比,dm组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有显著降低,但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3.肝脏组织学变化:nc组大鼠肝小叶规则,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整齐排列,肝血窦结构清晰,肝细胞核圆居中,胞质均匀,没有炎性细胞浸润。dm组肝小叶失去正常结构,肝细胞索变窄,肝血窦界限不清,肝细胞肿胀、脂肪变,坏死,偶见点状炎性灶。rgz肝细胞结构尚清晰,肝细胞索结构排列尚整齐,虽然也存在脂性空泡和炎性细胞,但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4.肝脏肝巨噬细胞的比较:通过观察he染色结果,计数各组织中肝巨噬细胞的数量,nc组肝巨噬细胞计数结果为17.05±0.89,dm组肝巨噬细胞数量为25.31±1.23,rgz组结果为38.61±4.02。结果显示dm组较nc组相对增多,但rgz组肝巨噬细胞结果较nc组和dm组都明显增加(p<0.01)。5.肝脏肝细胞糖原含量的变化:nc组肝糖原定位于胞浆,分布均匀密集,糖原颗粒染色均一呈粉红色。dm组肝细胞肿胀、拥挤,糖原分布疏松,糖原颗粒不明显。rgz组肝糖原较糖尿病组密布,颗粒相对均一。测定肝细胞糖原颗粒灰度,nc组肝细胞糖原的灰度值为62.38±10.16,dm组(109.54±11.18)与nc组相比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gz组(79.36±9.98)与n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6.肝脏组织rna含量变化:吖啶橙荧光染色使正常细胞核dna呈绿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细胞质和核仁的rna染为桔黄(红)色荧光,测定胞质中rna荧光染色灰度,与nc组(47.21±8.72)相比,dm组(89.84±10.71)和rgz组(61.25±8.13)灰度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组相比,rgz组灰度值降低(p<0.05)。7.肝脏储脂细胞(hsc)的观察:肝脏储脂细胞位于狄氏间隙和肝细胞之间,经氯化金染色使得肝储脂细胞呈紫褐色,背景淡灰色。通过高倍镜下储脂细胞计数,与NC组肝储脂细胞(2.75±0.21)相比DM组(7.19±0.45)升高(P<0.01),与DM组相比RGZ组储脂细胞数值(4.93±0.48)降低(P<0.01)。8.胶原纤维的变化:NC组大鼠肝小叶中央静脉管壁薄,门管区有少量结缔组织,其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为[(3.19±0.75)%],与NC组相比,DM组[(15.87±0.63)%]肝小叶中央静脉管壁增厚,门管区结缔组织增多,胶原沉积(P<0.01),与DM组相比,RGZ组[(10.06±0.54)%]在门管区可见纤维间隔,较DM组胶原纤维减少(P<0.05)。9.胶原蛋白含量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克肝脏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的含量,与NC组(64.52±21.51 mg/g)相比,DM组(134.54±18.78 mg/g)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RGZ组(91.59±10.75 mg/g)低于DM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10.肝脏组织IL-17表达变化:与NC组成肝脏IL-17阳性表达吸光度值(0.129±0.045)相比,DM组(0.520±0.021)升高(P<0.01),而RGZ组(0.235±0.034)低于DM组(P<0.01)。11.肝脏组织Bcl-xl表达变化:与NC组肝脏组织Bcl-x L阳性表达吸光度值(0.613±0.014),DM组(0.242±0.041)降低(P<0.05),RGZ组肝脏组织Bcl-x L阳性表达(0.369±0.048)较DM组升高(P<0.01)。结论1.糖尿病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胶原纤维沉积,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加。2.糖尿病组HSC细胞活化增生,导致肝胶原纤维含量增加。3.糖尿病组肝小叶和门管区炎性细胞增多,可能与肝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有关;过多肝巨噬细胞加重糖尿病肝组织损伤。4.糖尿病组IL-17阳性表达增加,Bcl-xl表达降低,且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发射状分布,可能与血液供给有关。5.罗格列酮对OLETF 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糖尿病对肝脏组织损害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体外分离及纯化的方法;人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stem cells,SSCs)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饲养层上的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围绕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展开讨论,并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试图为今后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建议。
DO-178C标准是在民航领域对机载软件进行适航认证的权威标准。本文首先对DO-178C标准针对软件测试提出的目标要求进行了阐述,之后考虑在军用信息系统软件测试中参考实施DO-178C标准中强调的几方面内容,初步应用到测试计划、开发、执行、覆盖分析这几个阶段,期望通过加强软件测试来提升软件的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存在的云计算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给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供相关读者参考。
为解决医疗数据分布庞杂,数据间缺乏良好管理与组织,基于高质量的百科数据和医学本题库,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百科数据,然后对医疗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的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最后,在Neo4j图数据库中存储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展示。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传代培养与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Hes1和Mash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骨髓基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
大数据概念的出现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之上,利用相关技术平台实现海量信息的获取及处理,从而发挥出其自身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为此,在文章中以大数据时代作为背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在安全管理上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防控建议。
IT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快速响应新闻的动态需求,如何提升传媒工作者的生产效率,如何在满足移动化、BYOD办公需求的同时保护好核心数据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利用桌面云解决方案,可实现自由灵活办公,确保将信息和IT资源交付到最理想的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员工和地点,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获得多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