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障碍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的疾病。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肝脏在2型糖尿病(T2DM)的致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靶器官,肝脏在糖尿病状态下也会受到损害。持续的高血糖使得晚期糖基化产物增加,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化增加,肝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肝细胞炎症增加,细胞凋亡加剧等一系列变化。本实验以与OLETF大鼠其同系的LETO鼠作为对照组,OLETF大鼠以及经罗格列酮治疗大鼠均为实验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测定肝脏细胞炎症因子IL-17以及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来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OLETF大鼠肝脏组织的影响。方法大鼠单笼饲养,标准饲料喂养,12/12h循环光照。LETO为正常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仅注射缓冲溶液。饲养一个月后,每两周做一次糖耐量实验,大鼠禁食16h后灌胃给予单剂的糖(25%葡萄糖溶液1mL/100g)2.5g/kg作为进食,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min分别从尾静脉取血,以血糖仪测得血糖浓度。以血糖峰值>16.7mmol/L和负荷后120min血糖>11.1mmol/L诊为糖尿病,若只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则为糖耐量减低。到30周时,共有16只OLETF大鼠作为实验组模型。之后随机分为两组(n=8),RGZ组灌以罗格列酮稀释液,剂量为3mg/kg·d。DM组和NC组灌以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灌胃12周。三组大鼠分别采集血液进行测量,之后三组大鼠同时处死,分别取肝脏组织。放血后以无菌器械迅速取肝脏组织3块,其中2块分别放入DEPC处理过的冻存管中,丢入液氮保存备用,1块置于10%的福尔马林中,行石蜡包埋切片。之后进行组织学染色,包括:HE染色、AO染色、Schiff实验、Masson三色染色、氯化金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测定肝肝巨噬细胞和肝储脂细胞数量的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细胞RNA变化、胶原纤维的变化以及IL-17和Bcl-x L的阳性表达改变。另外,用置于-70℃的肝脏组织制成组织匀浆来,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的含量。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大鼠一般状况比较:与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体型较为肥胖,神经较为敏感易激怒,懒动畏寒,精神萎靡、焦虑,且肝脏体积明显变大。2.生化指标的改变:处死大鼠之前分别测得oletf大鼠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肝指数。与nc组相比,dm组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肝指数指标均有明显升高,rzg组与dm组相比,dm组餐后两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有显著降低,但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3.肝脏组织学变化:nc组大鼠肝小叶规则,肝细胞索呈放射状整齐排列,肝血窦结构清晰,肝细胞核圆居中,胞质均匀,没有炎性细胞浸润。dm组肝小叶失去正常结构,肝细胞索变窄,肝血窦界限不清,肝细胞肿胀、脂肪变,坏死,偶见点状炎性灶。rgz肝细胞结构尚清晰,肝细胞索结构排列尚整齐,虽然也存在脂性空泡和炎性细胞,但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4.肝脏肝巨噬细胞的比较:通过观察he染色结果,计数各组织中肝巨噬细胞的数量,nc组肝巨噬细胞计数结果为17.05±0.89,dm组肝巨噬细胞数量为25.31±1.23,rgz组结果为38.61±4.02。结果显示dm组较nc组相对增多,但rgz组肝巨噬细胞结果较nc组和dm组都明显增加(p<0.01)。5.肝脏肝细胞糖原含量的变化:nc组肝糖原定位于胞浆,分布均匀密集,糖原颗粒染色均一呈粉红色。dm组肝细胞肿胀、拥挤,糖原分布疏松,糖原颗粒不明显。rgz组肝糖原较糖尿病组密布,颗粒相对均一。测定肝细胞糖原颗粒灰度,nc组肝细胞糖原的灰度值为62.38±10.16,dm组(109.54±11.18)与nc组相比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gz组(79.36±9.98)与n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d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6.肝脏组织rna含量变化:吖啶橙荧光染色使正常细胞核dna呈绿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细胞质和核仁的rna染为桔黄(红)色荧光,测定胞质中rna荧光染色灰度,与nc组(47.21±8.72)相比,dm组(89.84±10.71)和rgz组(61.25±8.13)灰度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m组相比,rgz组灰度值降低(p<0.05)。7.肝脏储脂细胞(hsc)的观察:肝脏储脂细胞位于狄氏间隙和肝细胞之间,经氯化金染色使得肝储脂细胞呈紫褐色,背景淡灰色。通过高倍镜下储脂细胞计数,与NC组肝储脂细胞(2.75±0.21)相比DM组(7.19±0.45)升高(P<0.01),与DM组相比RGZ组储脂细胞数值(4.93±0.48)降低(P<0.01)。8.胶原纤维的变化:NC组大鼠肝小叶中央静脉管壁薄,门管区有少量结缔组织,其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为[(3.19±0.75)%],与NC组相比,DM组[(15.87±0.63)%]肝小叶中央静脉管壁增厚,门管区结缔组织增多,胶原沉积(P<0.01),与DM组相比,RGZ组[(10.06±0.54)%]在门管区可见纤维间隔,较DM组胶原纤维减少(P<0.05)。9.胶原蛋白含量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克肝脏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的含量,与NC组(64.52±21.51 mg/g)相比,DM组(134.54±18.78 mg/g)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RGZ组(91.59±10.75 mg/g)低于DM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10.肝脏组织IL-17表达变化:与NC组成肝脏IL-17阳性表达吸光度值(0.129±0.045)相比,DM组(0.520±0.021)升高(P<0.01),而RGZ组(0.235±0.034)低于DM组(P<0.01)。11.肝脏组织Bcl-xl表达变化:与NC组肝脏组织Bcl-x L阳性表达吸光度值(0.613±0.014),DM组(0.242±0.041)降低(P<0.05),RGZ组肝脏组织Bcl-x L阳性表达(0.369±0.048)较DM组升高(P<0.01)。结论1.糖尿病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胶原纤维沉积,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加。2.糖尿病组HSC细胞活化增生,导致肝胶原纤维含量增加。3.糖尿病组肝小叶和门管区炎性细胞增多,可能与肝巨噬细胞数量增加有关;过多肝巨噬细胞加重糖尿病肝组织损伤。4.糖尿病组IL-17阳性表达增加,Bcl-xl表达降低,且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发射状分布,可能与血液供给有关。5.罗格列酮对OLETF 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糖尿病对肝脏组织损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