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1.观察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后,肿瘤及照射区肝组织CT、MRI影像表现。 2.探讨CT、MRI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第一部分: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1.动物分组:移植法建立17只兔VX2肝癌模型,2只荷瘤兔在2周时扫描结束后处死,余下1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C两组为3-DCRT组,分别给予单次剂量10Gy和30Gy。 2.影像观察:A组在6周时,B、C组放疗后4周,复查CT及MRI,测量肿瘤平均直径,并计算MRI肿瘤、灶周肝脏组织的信噪比。 3.影像病理对照:选取与CT、MRI兴趣区相同的组织位点,行肿瘤、瘤周肝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行HE染色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肿瘤表现:A组:肿瘤明显增大,平扫CT扫描肿瘤呈低密度,MRI显示T1WI低信号,T2W稍高信号,动脉期肿瘤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廓清。B、C组TM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平扫CT显示为肿瘤密度减低,MRI表现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不均匀等信号或者高信号,7/10只轻度或者明显强化。病理检查见无强化者肿瘤细胞完全坏死,明显强化者肿瘤细胞未完全灭活。 2.照射区肝组织:放疗后3/10只荷瘤兔CT平扫时肿瘤周围出现同照射区分布一致的低密度带,MRI平扫7/10只照射区肝组织显示:T1WI低信号,T2WI轻度高信号,动脉期轻度增强,静脉期明显增强。HRI检测放射性损伤的敏感性优于CT。病理检查见肝细胞水肿和肝窦、中央静脉充血,以C组最为明显。 3、放疗组肿瘤VEGF阳性率(80%)高于未放疗组(55%)(P<0.05)。VEGF水平与肿瘤病灶MRI强化程度显著相关(r=0.764 P=0.01)。第二部分:临床病例研究:材料和方法1.选取52例原发性肝癌实施3一DCRT的患者,DT:35一65Gy/7一3oF/13一28d.靶体积10.52一918.20em3(204.77士217.48 em3)。2 .52例患者分为放疗后早期观察组(I组):42人次在放疗后3周~6个月复查CT或者MRI,后期观察组(H组):40人次在放疗后6一4S个月复查CT或者MRI,测量肿瘤平均直径,统计33例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3.2例患者分别在放射治疗32天、4S天行二期手术切除术,1例患者在放射治疗7个月在病灶边缘行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肿瘤变化:TMD较放疗前明显缩小(P<0.05),CT平扫时肿瘤密度减低,MRI扫描TIWI为低信号,TZWI呈高信号。增强后造影剂强化较放疗前明显减弱。2.照射区肝组织放射性损伤表现: (1) cT随访观察:I组67.7%人次cT平扫时呈现与照射区一致的边界不清晰的低密度区,静脉期明显强化。21例患者连续随访发现晚期损伤区域体积缩小,密度明显升高。 (2) MRI随访观察:I组78.6%人次平扫时照射区TIWI呈低信号,TZWI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强化(10/11)或无明显强化(1/11)。H组:放射损伤区域缩小,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明显强化(14/14)。9例患者随访发现,晚期放射性损伤信号高于早期。3.放射损伤区域和肿瘤复发的鉴别:2例患者放疗后M班发现:肿瘤周边出现TIWI为等信号,TZw工为高信号的区域,在平扫时与放射性损伤区域难以鉴别,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但未见强化血管征象。静脉期迅速廓清,呈现“快进快出”现象,临床考虑为肿瘤复发,有1例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而放射损伤区域增强扫描后在动脉期轻度增强,静脉期明显增强,可见强化血管征象,与肿瘤复发信号改变不同。4、相关因素分析:利用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31例患者照射区放射性肝损伤征象的出现与分割剂量、照射剂量、照射靶体积及合并肝硬化相关,性别、年龄、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对其发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1 .CT、MRJ检查可反映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肿瘤及照射区肝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的病理演变。在检出放射性损伤征象中,M班比cT更加敏感。2.放疗后肿瘤的M班信号改变与VEGF水平相关。3.CT、M班动态增强扫描可鉴别放射性肝损伤和肿瘤残留、复发。4.分割剂量、照射剂量、靶体积的大小、及有无合并肝硬化与局限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