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村寨寨篝火红,山山岭岭踏歌声,一支山头一个调,一片树叶一份情。”充分反映了巍山县青云村彝族打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气息,和巍山彝族人民对打歌的赤诚与衷情之心。对“巍山县青云村彝族打歌”研究过程中,由于本人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几十年“浸泡”的经历,和对民族乐器的敏感洞察力,发现了当地打歌中使用的五管芦笙乐器,在民族音乐中是独特别致、独树一帜的活化石。①故在第二章中,本文以芦笙器乐研究为核心,对芦笙制作、音律、音色、乐曲、和声、演奏、传承等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剖析与研究。无论是五管芦笙的独特、典型、新颖、独到的“混声”或“和声”,还是pu (?)11(芦笙)、tci Li55(笛子)、(?)(?)33(唢呐)等多声部、多调性,多线条、多旋律的“混溶”歌舞乐,都充分体现“巍山县青云村彝族打歌”音乐的“惫乒不同”的哲学思想与理念。②本章还从律学、声学、材料学和音乐学等角度出发,对tci Li55、(?)33制作、演奏、乐曲进行全方位剖析、挖掘与研究。③在第三章中,p(?)(?)(彝语歌)是“巍山县青云村彝族打歌”中使用彝语演唱的彝族歌。当地村民很少讲汉语,日常用语以彝语为主,打歌调中皆用彝语演唱。为了对打歌调进行更加精准而深刻的研究,本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学习了“巍山县彝族语言”,并用国际民族音标将其打歌调记录了下来,并作了汉语译注、分析、归纳和总结。④多年来,不少学者研究过“巍山彝族打歌”,但对打歌中的pε (?)、(?)、(?)、(?)(?)33音乐从未做过记录,本文用乐谱详尽地对青云村彝族打歌记录、分析与研究实属首例。此外,在第四章打歌的其他要素挖掘中,如:a tha53(官刀)、a to Li533(火龙)等用文字方式采集、记录和研究也属首次。总之,“巍山县青云村彝族打歌”音乐,从表面上看各声部、各段落之间,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旋律线条,其实相反,它们互相间是有紧密之内在联系性的。它们都以气氛、节奏、速度、多调式主音和弦构置、十二生肖、信仰、信念、情感等作为纽带,按一定的方式架构而成,使整场打歌形成“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机统一体,造就了千年不衰的民间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