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膨胀土非线性流变特性研究”(项目编号:50978097),基于MICP技术,开展了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膨胀土开展的微观结构试验研究以及系列物理和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探明了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对改良膨胀土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其影响机理。探明了处理溶液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膨胀土的亲水特性、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膨胀土非线性流变特性研究”(项目编号:50978097),基于MICP技术,开展了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对广西南宁膨胀土开展的微观结构试验研究以及系列物理和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探明了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对改良膨胀土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其影响机理。探明了处理溶液掺量和养护龄期对膨胀土的亲水特性、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其相应的影响机理。基于K-G模型,探明了处理溶液掺量对K-G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扰动状态理论,建立了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修正K-G模型。根据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取到了以下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1)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研究,分析了改良前后膨胀土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改良后膨胀土的矿物成分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方解石晶体。在膨胀土的颗粒表面有了明显的碳酸钙沉淀存在,碳酸钙的沉淀物胶结了土颗粒,并填充了土颗粒间的孔隙,从而增强了土颗粒间的联接能力,改善了土颗粒的稳定性。进一步验证了采用微生物技术对膨胀土进行改良是可行的,也是更有效的。(2)通过界限含水率、标准吸湿含水率和膨胀特性等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或养护龄期的延长,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液限含水率、塑性指数、标准吸湿含水率和膨胀率均逐渐减小。说明经过微生物改良后,膨胀土的亲水特性和膨胀特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和固结压缩试验研究发现,改良后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压缩特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或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逐渐增大,其压缩系数逐渐减小,压缩模量逐渐增大。研究发现,经过28d养护且其处理溶液掺量为60%的改良膨胀土,由未改良前的高压缩性土变成了改良后的中压缩性土。(4)通过等向固结排水和等p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体应变逐渐减小,其偏应力逐渐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改良膨胀土不仅能够提高其强度,也能改善其变形特性。(5)通过试验研究和对模型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处理溶液掺量的增大,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切线体积模量和切线剪切模量均逐渐增大。应用扰动状态理论并结合对K-G模型的分析,得到了改良膨胀土的切线体积模量以及切线剪切模量等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扰动状态理论的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修正K-G模型。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也为相关内容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微生物改良膨胀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采用现代生物岩土技术改良膨胀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生态护坡技术作为解决边坡土体浅层滑坡、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绿色手段,在实现固土护坡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改善边坡周边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当前,对于原状根-土复合体的强度特性和强度模型的研究都有待完善,这也成为制约生态护坡技术进一步推广使用的瓶颈。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植根固土效果进行了探究,并依据柔性加筋理论建立了原状根-土复合体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对根系固土机理分析及根-土复合体室内
进入新世纪以来,土木建筑领域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和绿色建设深度推进,木—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广泛。木一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其受力状况复杂,数值分析困难,局限性大。同时,为了探究木梁截面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规律,本文基于分层有限单元法,对木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分层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以木—混凝土组合梁单元为基础,引入分层理论,建立了木—混凝土组合梁分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
朴门永续理念是遵循自然运行模式,指导规划重建可持续生命系统的设计方法。田园综合体作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功能农业资源建设发展复合模式,助力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本文以桂阳县莲花坪农场为例,探究朴门永续理念与田园综合体的理论相关性,通过层次分析法调查分析朴门永续理念指导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主导影响因子,并针对构建莲花坪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农业系统进行应用分析,最后通过莲花坪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实践,归
杆系结构是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一旦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伤,轻则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重则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小波和小波包分析发展,利用其对奇异信号敏感的特点,其在损伤诊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式对平面和空间框架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定位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对损伤诊断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现有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
钢木组合柱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构件,其中钢板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木板为组合构件提供侧向刚度,承载能力高但容易屈曲失稳的钢材,在与木板组合形成组合构件后,能够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点,因此钢木组合柱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国内外对组合构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讨论,但是钢木组合构件的非线性分析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因此对钢木组合柱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装配式构件已在我
针对地砖铺贴过程中人工铺贴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一款铺砖用平沙机,本文以铺砖用平沙机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的基本理论,采用EDEM仿真、ABAQUS仿真及试验研究等方法,对铺砖用平沙机关键结构及作业精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沙子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沙粒尺寸、沙粒密度、沙子含水率、沙堆静止角等参数;基于沙堆动力学特性,设计平沙机悬臂梁及举升机构,并完成结构计
由于混凝土板自重大、木材和混凝土的长期效应、混凝土较低的抗拉强度等原因,传统木-混凝土组合梁存在自重大、长期变形大、耐久性不足等难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文将高强高性能的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材料引入木-混凝土组合梁,提出了由胶合木梁和UHPC板结合而成的新型胶合木-UHPC组合梁结构,以期减轻组合梁的自重、减少长期变形、提高耐久性并提
植物固土护坡的能力与植物根系形态密切相关,往边坡上坡向生长穿过滑动面的植物根系受到拉力作用,对表层土体起到锚固作用;而往边坡下坡向生长的根系受到压力作用,对滑动土体起不到加固作用。因此在已有的根系固土理论和研究基础上,将植物根系调控技术引入植物边坡固土机理研究中,旨在调控植物根系往有利于加固边坡土体的方向生长,从而提高植物边坡的抗剪切能力,扩大植物护坡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论文以根系发达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