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呼市中小学择校现象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59516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社会全面转型的今天,实现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并作为和谐社会的重大议题写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基础教育作为公共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特征,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个人发展而言,是个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对社会发展而言,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稳定器,是保障其他阶段教育公平的前提。   中小学择校现象是我国教育界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由择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生源大战、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不良行为、学校教育强烈的逐利倾向以及择校高收费现象,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违背了基础教育最基本的价值观,降低了教育质量,引发了社会成员的不满情绪,恶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自发的择校现象是我国教育体制、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本文的重点,在分析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相关对策。其中,本文以浙江长兴的“教育券”试验为例,探讨了“教育券”政策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具体可应用的领域。另外,通过对经济学上的“基尼系数”的应用,本文提出可以制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系数”作为评估教育公平的标准。   本文所研究的基础教育是特指一到九年级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对这一阶段教育的属性进行分析,认为基础教育是纯公共物品,理应由政府提供;运用罗尔斯和沃尔泽的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理论,分析了教育公平的内涵;本文认为,在追求基础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并不是对立的,基础教育公平本身就包含了对效率的追求,从长期来看,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实现基础教育最大的效率;同时,基础教育公平不反对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权,二者可以有机结合。   公共政策,这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以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自然。   因此,公共政策是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本文将呼市中小学择校现象作为研究教育公平的切入口,并选择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研究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潜能的产业,创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和竞争的重点。越秀区作为千年商都,是中国核心城市广州的政治、文化、商贸和金融
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只有学校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的作
每当我踏进菁菁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在与孩子们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迫在眉睫。和谐校园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建立团结上进的班集体。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同
目的 比较三七药渣经过不同菌种固态发酵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为三七药渣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培养不同菌种,制备相应的孢子或菌体悬液.固态发酵三七渣后低温干燥;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出它的独特感知优势,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的数学
优良班风旨在通过完善班级制度,树立班级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班集体中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教育,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数码产品的新潮时代已然过去,伴随全民数码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原始方式”逐渐成为少数人还在使用的一门“手艺”.数码产品的轻便、大容量、高速等特性令人“无从弃手”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发展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和科技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受到广泛的关注。有鉴于此,我国于2006年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