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阴极强化挥发性氯代脂肪烃还原分解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物电化学工艺在难降解污染物分解领域发展迅速,已成功实现对偶氮染料、硝基芳香烃、氯霉素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强化还原。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作为典型的挥发性氯代脂肪烃(VCHs),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不断积累,造成严重的生态负担和人类健康问题。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以VCHs典型代表三氯乙烯(TCE)、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建立双室生物电化学系统,阴极接种活性污泥持续培养驯化阴极生物膜,形成具有还原脱氯性能的特异性功能菌群。通过考察对不同类型VCHs在不同电位条件下和不同碳源条件下的分解效果、阴极生物膜功能菌群和基因分布及丰度,探寻生物阴极强化分解VCHs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0.26V(vs.SHE)阴极电位条件下,生物阴极能够有效强化还原TCE,PCE,其中PCE分解产生中间产物TCE,并被迅速分解,TCE和PCE分解相应的一级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16,0.23,分解速率分别是开路生物阴极条件的41倍和45倍;而在非生物阴极反应器中(纯电化学系统),两种VCHs几乎不被分解,进一步证明了生物阴极系统的可生化性及高效性。生物阴极还原分解TCE、PCE以Cis-1,2-DCE为主要终产物。实验将底物从乙酸纳(Acetate)切换为无机碳源(Na HCO3)后,VCHs的分解速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证实电极可作为直接的电子供体参与了微生物还原脱氯VCHs过程。对比不同碳源条件下生物阴极对PCE的强化还原规律发现,PCE的还原脱氯速率快慢与反应器中添加碳源的关系为葡萄糖>乙酸钠>碳酸氢钠,阴极电位为-0.26V,反应时间为24h时,相应的三种不同碳源对应PCE的降解率为99.6%,77.7%,29.5%。有机碳源的存在为微生物的自身生长繁殖提供了足够的能源供应,增强了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速率,进而促进污染物的还原脱氯效能。影响生物阴极系统还原分解TCE、PCE的功能菌属主要有Lactococcus、Bacillus、Geobacters、Pseudomonas,主要菌属含量随生物阴极培养条件的不同而变。Geobactor是主要的与还原脱氯相关的功能菌属;Lactococcus是主要的电活性功能菌属。电活性菌属含量较高高于还原脱氯菌属,电活性菌属的呼吸作用产生电子为还原脱氯菌提供电子。本研究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原位修复氯代烃类有机污染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观察法,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本化管理的现状进行探究,指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为有效改善逻辑内建自测试(logic built-in self-test,LBIST)因使用伪随机向量发生器生成测试图形,而导致相关应用芯片故障覆盖率指标较低的问题,便于控制、较易调整的测试点
共享交通(shared mobility)是在共享经济日益红火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首先,梳理了共享交通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就全球对共享交通问题的
瓯江口海域指的就是浙南的瓯江河口及其附近海域,区域内产业齐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温州市的核心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此区域定居从而导致对
广泛分布的高砷地下水对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针对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日益关注。然而,由于还原环境下高砷地下水的独有性质,其原位修复技术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安全留置针穿刺给药在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复苏患者应用安全留置针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给药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6%(9
为评估用具有少量极性基团、低极性化学键的氟碳树脂与肪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进行复配制的油墨是否满足5G电路板要求,根据热重曲线所得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用Flynn-Wall-Ozawa